不,是你有沒有托舉自己的底氣。
hi,我是貓。
如果按照屁股決定腦袋來發表言論的話,那我肯定是婚姻的擁躉者,但恰恰相反,我不認為人一定要靠某種身份關系來驗證人生的完整性。
已婚跟未婚只是兩條不同的路,選擇哪一條都意味著放棄另外一條的體驗,沒什么好對比的,更不應該帶著審判的視角來搞對立,引戰。
人生總讓人懷疑的根源就在此,你選了這條,另外一條就注定揮別,很難全部把所有人生圖景都體驗一個遍。
如果說任何選擇遺憾都是注定的,那么在一開始做選擇的時候反復權衡,也只是讓自己以后回頭看的時候不悔、遺憾的感受少一些,再少一些。
就是盡力做到這樣而已。
我倒是覺得現在大家的注意力不要放在婚育與否,而應該更關注,不同的人生圖景所呈現出來的鮮活,不同活法綻放出來的生命力,這才值得大家參考,因為人這輩子最重要的不是那個社會身份,而應該是自己人生的體驗豐富度以及圓滿度。
昨天有位讀者在我的微信里面留言,31歲還未婚,創業第三年錢也賺了,成長了很多,但是依然因為大齡未婚被很多人嘲笑,好像自己的成長在別人眼里根本不值一提。
她會告訴我這件事,代表已經困擾了。我如果簡單地說大可不必,有點太云淡風輕了,不如就說說我對現在婚姻的一點看法,她可以想想要繼續獨善其身,還是有所行動。
如今的婚姻已經是愿者上鉤的游戲,不排除還有一類人看不清婚姻的本質,但越來越多人不因為單純追求被愛、追求依賴這種理由,而選擇婚姻這種和稀泥的經濟制度。
談到合作成長,也實在不需要出讓子宮,繁衍后代,進入婚育這么殘酷。
完全可以靠自己去賺錢、去追逐權力,積累自己的生產資料,獲得安身立命的生存權。反正都是體驗,都是成長,也沒有一個指標規定研究親密關系,進入婚姻的成長就一定比其他項的含金量更高。
從這個角度來看,婚姻對腦子清醒,內心完整的人來說,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了,有或者無,都不影響自己生命的完整性。
不過還是有人會選擇婚姻,選擇一段長擇的關系,這是為什么呢?
我認為在當下這個很多人都對婚姻失去信心的時代,人們過于高估獨居、獨身的必要性與必然性,而低估了人天性里面對群居的渴望,對建立深度關系的需求。
因為低估,從而陷入別人說人生終歸是自己過,你覺得很有道理,但是真的實施起來,又發現好像缺少一點什么。
包括我有時候的觀點,大家抱著開放的姿態,也把我當個人來看,不一定是完美的,只能說是符合自己當下的心境和感受。
這一點什么,其實就是每個人所處的階段不同,不一定具備普適性。人要選擇的終歸是自己想要的,而不是別人說盡了婚姻之苦,愛情之苦,你也覺得這東西像野獸一樣,自己就不去碰觸。
我身邊就有堅持獨身主義的朋友,賺錢能力也不賴,自身條件也不差,跟我們這位讀者一樣。雖然他嘴巴上說不結婚,但并不妨礙他對建立一段深度健康關系的渴望。
很多人還是需要與他人相伴,通過深度關系這面鏡子,才能照見自己,更真實的自己,挖掘出自己不同的切面。
而這個照鏡子的過程也是完善自己的必經之路。
這樣看來,婚姻可能不一定必選,但愛情、深度關系又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能說每個人來人間這趟旅程,本質都在消費,拿自己的籌碼去換自己想要的,愛情承擔得起就去體驗,婚姻可以進退自如,就去消費,只要支付得起,真的沒什么是可為還是不可為的。
當然很多人會說愛情與婚姻不同,我反而認為有能力的人在一開始選擇的時候,就不要去選擇不愛的人進入婚姻關系。
雖然我知道婚姻不像愛情那么純粹,婚姻可以是改命的渠道,可以是階級躍升的路徑,可以是強強結合的手段,甚至也是兩個人相依為命的生存模式,但是這里面的苦楚也非常人所能忍受的。
反而是你擁有經濟實力,那么就不要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堅定地理清自己的心,跟隨自己的心,看清自己的段位,結合自身情況去發揮出自己的優勢,結果也不賴。
想要試試吃吃婚姻的苦,也不是什么壞事,就是積極主動地去考慮這個問題,不掩飾也不回避。
作為圍城中的人,我覺得已婚人士頂多就是一種角色扮演,品嘗了覺得還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部分,那就繼續扮演下去,實在不行,就撤退,不需要那么大的包袱。
你想像的天塌了,別人流言蜚語其實都是一種錯覺。
當然了,有人會說,婚姻最難的退出機制是孩子,錢沒有可以自己掙,但孩子塞不回去,最終受苦的還是孩子。而實際上我認為比起孩子受苦來說,一對貌合神離的父母硬湊在一起,才是最大的苦。
不排除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深遠,但早早讓孩子接受父母感情的真實狀況,長痛不如短痛,孩子認清了父母的關系是什么樣的,反而傷害才可能降到最小。都是從孩子過來的,寧肯早早接受真實,也不希望被騙。
當然最終還是要回到,你想要什么?
絕大部分人的婚姻組合,其實就是某種完整性的延續,也許是社會身份、社會形象的補全,也許是自身內部對人生設定的一種圖景。
這樣沒什么不好的,為自己找一個自洽的理由,最終心安理得地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反正本就沒有任何人可以規定你必須走哪條路。
你走的那條,就是你的人生路。人生來就不是完整的,終其一生都是走在不斷圓滿的路上。而選擇哪一條,最終都是在反問自己,你想要什么?你能付出多少?最終你能承擔多少?
什么報不報應的,在有承擔代價的人眼中,都不叫做事兒。
當然這個底氣要自己給自己,錢、健康、情緒一個不落。
注意:第二期內容訓練營8月11日正式開啟,有意向的小伙伴提前關注小號詳詢了解。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