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行的印度為何不行?莫迪決定和特朗普撕破臉,向美國下達最后通牒,若再不妥協,小心等來的就是印度的報復。
據新華社7月4日消息,印度向世界貿易組織通報,由于美國對汽車及零部件加征的關稅沖擊印度出口,印度計劃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
印度怎么突然在這個時候跳出來說要對美國征收報復性關稅?難道莫迪是打算和特朗普撕破臉了?
其實早在6月30日,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就對特朗普劃出兩條紅線,她說印度希望與美國達成“大而美”的貿易協議,但是農業和乳制品是印度的兩條底線。
但是美國卻希望讓轉基因作物進入印度農業市場,讓美國的乳制品進入到印度的消費市場,這將一舉動搖印度的根基。
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有2.5億小農,如果美國的轉基因農作物進入到印度的農業市場,將會對印度本土農作物帶來巨大的沖擊,甚至讓印度本土農作物消失在印度農業市場上。
而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印度農業市場上從種子、化肥、農藥、農產品甚至土地都會被美國糧商巨頭掌控。
印度貿易代表堅決反對特朗普的政府的這一要求,他們稱這些作物可能“傷害農民并影響食品安全”,而西塔拉曼對此也說, “我們不可能做任何會削弱我們的農業和農民地位的事情”。
【印度財政部長西塔拉曼】
要知道莫迪政府執政的根基就是廣大的印度農民,而特朗普政府的這個要求完全沒有考慮這一點,若莫迪政府真的答應了那和“自尋死路”沒有區別。
不過中國能做到讓美國妥協退讓,印度真的也行嗎?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生產國,美國的消費市場離不開中國生產的產品,而且中國手中捏著稀土產業鏈這一王牌,不僅美國拿中國沒招,全世界都拿中國這一點沒招。
那印度手中有沒有這樣的王牌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是沒有的,印度對美國加征報復性關稅或許能夠讓美國在短時間內妥協,但是長期來看,美國對印度農業市場以及汽車制造市場的核心訴求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莫迪此舉頂多是能夠讓特朗普政府繼續延長與印度的“對等關稅”暫緩期限,為印度的戰略布局再爭取一些時間。
而在莫迪宣布對美加征報復性關稅之后,他將會采取三條措施來挽救印度的經濟市場,同時白送中國三個戰略機遇:
第一,加強與東盟十國的經貿往來。莫迪會加速推進印度與東盟建立自貿區,此舉印度是在效仿中國。不過莫迪此舉既對中國有不好的影響也對中國有好的影響。
不好的地方在于印度開始與中國搶占東南亞這個市場;但好的地方在于印度與東盟關系的加深可以限制印度對中國的戰略野心,因為東盟整體上來說是親中的,若印度想要融入這個圈子那么就必須削弱自己的野心,收斂自己的霸權行徑。
第二,加強與金磚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印度方面最近頻頻發布言論稱大夸特夸金磚組織的作用,印度駐華大使羅國棟發表言論稱,金磚國家是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金磚國家要團結起來推進國際體系的改革。
而在這之前莫迪也曾對媒體表示,作為創始成員國,印度致力于將金磚國家打造為新興經濟體之間合作的重要平臺。我們將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更加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和多極化的世界秩序。
印度對金磚組織的突然轉向正是希望加強與金磚國家之間的合作與貿易往來,希望借助金磚平臺為印度開辟一條新的貿易路線。
這對中國來說自然是好事,因為金磚組織的團結對中國的好處最大,這有利于中國實現改變世界貿易格局的戰略任務,同時確保中國與金磚各國的貿易通暢無阻。
第三,加強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合作。特朗普政府對印度的步步緊逼終于讓莫迪意識到印度只不過就是美國的一枚棋子,所以與其當美國棋子還受氣,那還不如與中國搞好關系,與中國開展貿易,或許還能挽救印度的經濟市場。
莫迪可能實施的這三個措施都有利于中國,等同于是讓中國白撿三個戰略機遇,總而言之印度與美國保持距離對中國來說總體上是有好處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