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建國20周年之際,本應舉國歡騰慶祝國慶,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卻愁眉不展,陷入到對國家危亡的擔憂中。
同年9月,我國在新疆馬蘭核試驗基地投放了兩顆原子彈,毛主席特意對周總理強調,這次投放行動不要對外公布。
1969年的中國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毛主席要秘密投放原子彈?
1969年的中國:蘇聯大兵壓境,艱難建設求發展
曾幾何時,中蘇關系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典范。
然而,隨著美蘇軍事備賽,世界開啟了兩極格局的冷戰模式,蘇聯成立“華沙條約組織”,聯合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對抗美國的軍事同盟。
此時的蘇聯,已經與列寧的社會主義國家背道而馳,他變成了另一個帝國主義國家。在蘇聯眼中,同是社會主義國家的中國地大物博,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疆域,更是他打敗美國成為霸主的得力助手。蘇聯企圖用它對待東歐的模式,在中國建立長波電臺、成立導彈部隊以及共建聯合艦隊等,將中國變成蘇聯的“傀儡”。
對此,毛主席的態度是一以貫之的,不論是對在華的蘇聯大使尤金,還是對第二次秘密訪華的赫魯曉夫,在談到主權問題時,毛主席異常堅決,絕不做出有損我國領土完整和主權的事情。
當蘇聯用撤回在華專家、停止對華援助等手段威脅毛主席時,毛主席毫不退縮,并表示如若蘇聯愿意繼續幫助,非常感謝,如若蘇聯不愿,那也沒關系。
中國,遲早是要獨立行走的。
就這樣,隨著中蘇關系漸漸惡化,中蘇的邊境問題日益凸顯。中蘇疆域問題由來已久,蘇聯之前的沙皇俄國曾在我國列強侵襲、內憂外患時舉兵南下,吞噬了我國不少疆域,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新中國成立后,蘇聯做了部分讓步,將旅順港還了回來,還對我們極力援助,其他的邊境問題自然不便提起,暫時擱置了。
直到1969年3月,蘇聯發起珍寶島戰役,侵犯我領土主權,我軍誓死防衛,抵擋住了蘇聯的坦克大炮。《人民日報》發了一篇名為《打倒新沙皇》的文章,表明我方對侵犯邊境的蘇聯態度,以及我軍堅決捍衛領土的決心。
這次戰役,標志著中蘇關系正式破裂。同年八月底,周總理更是得到了美國方面的消息:蘇聯計劃對中國實施核彈打擊!
原來,珍寶島一戰失敗后,蘇聯代表曾秘密會見美國總統助理基辛格,闡述了其將對我國使用核彈的計劃,并期望美方保持中立,以免蘇聯腹背受敵,陷入兩面作戰的困境。
然而,此時的美國有自己的想法。在美蘇軍備競賽上,美國已經處于劣勢地位。尼克松在年初剛剛宣誓任職,以他為代表的美國高層不愿看到蘇聯繼續強大起來,于是美方將消息透露給中國。
消息傳到國內后,周總理拿著電報時不禁大吃一驚:蘇聯竟然要對中國動用核武器!
這意味著蘇聯不但將炮火對準了曾經的無產階級同盟,更是要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戰爭規模對待中國。
此時的蘇聯已經大兵壓境,他們派遣了百萬的兵力集結在我國北方邊境地帶,聯合導彈基地和空軍、海軍,虎視眈眈。
以原子彈為主要武器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自主研發的原子彈,在1969年順利投放
事實上,早在1959年6月,以赫魯曉夫為代表的蘇聯單方面撕毀了《國防新技術協定》,拒絕繼續幫助我國進行核武器研究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已經明白,打鐵還需自身硬。
一個月后,我國開始著手原子彈的研究工作,并將這項工程命名為“596工程”,誓要銘記這那一屈辱時刻。當一國弱小時,別人要施舍就施舍,要拿走就拿走,毫無自主權,因此我們必須自主研發原子彈,正如毛主席說的:
“在如今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
在黨和領導人,以及鄧稼先、錢學森等愛國科學家不懈的努力之下,全民投入到國防力量的建設中。在國家困難的情況下,全力保障他們的米糧,工廠優先為原子彈所需的設備提供生產。
可以說,在那個艱難歲月,一代人勒緊褲腰帶,只為了保衛國土不被侵犯。
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進行了首次原子彈爆炸試驗。三年后的1967年,在新疆羅布泊上空,首顆氫彈爆炸試驗也取得圓滿成功。
兩彈爆炸成功,舉國歡騰,毛主席下令將此消息在國內報紙大幅報道,我國成為第五個“有核”國家,震驚世界。
時間來到1969年9月,得知蘇聯將對我國實施核打擊時,周總理與葉劍英等人經過徹夜商議,前來勸說毛主席放棄建國二十周年的國慶盛典和閱兵活動。
此時國慶將至,蘇聯國家領導人曾兩度登上天安門城樓,他們深知國慶對我國的重要意義,屆時幾十萬民眾聚集在天安門廣場,主要的國家領導人都在此閱兵,如果蘇聯此時實施核打擊,將是最好的時機。
畢竟,20年前,遠在臺灣的國民黨蔣介石,也曾做過國慶時飛機轟炸天安門的計劃。
而對于周總理等人的建議,毛主席有自己的想法,他在研究了國際局勢和蘇聯此時的痛點后,認為國慶活動按時舉行,只需要做到兩點:一是國慶前夕在我國新疆地區投放兩顆原子彈,一次地投,一次空投;二是這次投放要保密,不登報、不宣傳。
1969年9月23日,國慶前一周,我國在新疆馬蘭基地進行了2萬噸當量的核爆炸試驗,6天后,我國轟炸機空投了300萬噸當量的氫彈熱核爆炸。
不同于我國第一次原子彈試驗成功時的大肆宣傳,這次的原子彈投放試驗是在悄無聲息中進行的。只是,那2萬噸和300萬噸當量的爆炸,正好保證蘇聯方面能檢測到爆炸帶來的震動。
我們用這種振聾發聵的原子彈爆炸試驗,向蘇聯宣告我們的決心,同時向世界宣告,如果蘇聯同我們使用核武器,那么,作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中國必將給予同等威力的反擊,屆時,沒有國家可以全身而退。
1969年10月1日,天氣晴朗,天安門廣場照常響起國歌,進行閱兵和慶典游行。城樓上,毛主席表情肅穆,不時看向天空的方向。直到慶典順利結束,國家領導人們預想的最壞情況沒有發生,毛主席、周總理等人的表情才有了一絲放松,露出一點微笑來。
所幸,北平無戰事。
毛主席對局勢的正確判斷,巧妙化解危機
回望1969年,那一年毛主席做的事情遠遠不止投兩枚原子彈。
早在年初的珍寶島戰役之后,毛主席就在多次會議中指出,我們要做好打仗的準備,隨后的時間,隨著蘇聯大兵壓境,我們喊出了“屯糧備荒”的口號,進入了全民皆兵的戰備狀態。
而我們的解放軍,也奔赴中蘇邊境,與蘇聯軍隊對壘,時刻做著戰斗的準備。國慶盛典后,毛主席還將在京的國家主要領導人進行緊急疏散,安排他們趕到武漢、廣州、長沙等地,防止國慶之后蘇聯使用核武器,攻進北京。
如若蘇聯真的如此,屆時能夠救中國的,就是那些沒有被轟炸的地區領導們,他們要做好犧牲的準備,更要做好孤軍奮戰的準備,這是何等的慘烈。
萬幸的是,蘇聯最終沒有對我國實施核武器,而是同意與我們進行談判,以和平的形式解決中蘇邊境的問題。雖然這次談判持續到了1991年,直到蘇聯快解體了才簽訂了《中蘇邊界東段協定》,這無疑比訴諸武力要好得多。
而毛主席的安排顯然是考慮到國際形勢的。
從美國將情報提供給我們開始,毛主席明白,美國等國家不會對蘇聯使用核武器置之不理。于是他特地安排了兩枚原子彈的投放試驗,第二次的300萬噸級更是確保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能檢測到。
如若核戰爆發,美國在亞洲的幾十萬軍力付之東流,蘇聯對其也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威脅,因此,國際形勢利好我國,蘇聯對我國實施核武器的計劃慢慢就沒有由頭了,雖然蘇聯曾信誓旦旦跑到美國那里,希望其保持中立的態度,美國一旦卷了進來,就沒辦法聽之任之,而是一定會插手。
結語
如今,驚心動魄的1969年早已過去,全面備戰的經歷也只有從老人口中得知一二,而后世不忘,前世之師,盡管我們現在生活在一個和平發展的和諧社會,那些歷史應該時刻銘記,作為我們永遠的記憶。
參考資料:
8·13中蘇鐵列克提沖突事件——百度百科
《1969年中蘇核危機始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
《珍寶島戰役牽動世界 毛澤東“不怕原子彈”》——中新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