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上合組織防長會議期間提出“永久劃界”路線圖,呼吁與中國重建信任、緩和邊境緊張,幾乎同一時間,印度外長蘇杰生公開強調“中國是印度最大鄰國”,這一系列表態引發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而不僅如此,就在近日,印度總理莫迪也開啟了一項備受矚目的外交行動:為期八天的“最長訪問”,涵蓋加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根廷、巴西和納米比亞五個國家,并以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七次會晤作為行程高潮。
這場跨越非洲與拉美的馬拉松式訪問,不僅刷新了莫迪任期內單次出訪的時長紀錄,更折射出印度在全球外交舞臺上的戰略野心與面臨的爭議,在這些看似尋求和解的外交辭令背后,印度正試圖在多重壓力下尋找戰略平衡點。
印度政策的“兩面性”
印度這是個什么情況,前一秒還在邊境線上齜牙咧嘴,后一秒就跑到北京,一臉誠懇地說要不我們把界給劃了?這番操作,配上外長和總理一唱一和的表態,實在讓人看不懂,這位鄰居葫蘆里,究竟在賣什么藥?
印度防長主動提“永久劃界”,這話乍一聽,像是要握手言和的信號,畢竟從六十年代到現在,這還是頭一回,但是可別急著感動,這姿態更像是被現實扼住了喉嚨。
就在前不久,巴基斯坦那邊換裝的殲-10C,據說在天上把印度的寶貝疙瘩好好上了一課,這口窩囊氣還沒咽下去,又聽說巴方還要引進更厲害的無人機,印度的南亞霸主夢,一下子被晃醒了。
更要命的是,這份軍事壓力的背后,總有一個中國的影子,印度心里清楚,再這么跟中國在喜馬拉雅山上耗下去,自己耗不起。
那里的地形,對后勤就是一場噩夢,解放軍的基建一天一個樣,機場、公路、補給站都快修到前線了。
反觀印度,每多維持一個兵,燒的都是真金白銀,時間拖得越久,劣勢就越大,等到我們部署完成,印度再想玩花樣,連門都沒有。
國防火燒眉毛,經濟更是雪上加霜,莫迪心心念念的“印度制造”,最怕的就是地緣風險,邊境一緊張,外資跑得比誰都快,沒有穩定的環境,誰敢把錢投進你這個火藥桶?
所以印防長這句“劃界”,壓根不是什么和平鴿,而是一封遞上來的求救信,他想用一個談判的姿態,換取我們在印巴問題上別“拉偏架”,好讓他喘口氣。
同時也是做給國際資本看,表示著我們這里要和平了,以此吸引著外來企業的投資,促進著國家經濟的發展。
外交平衡術的“走鋼絲”
不過印度絕不會做虧本買賣,這份“劃界”提議里,藏著一個巨大的陷阱,他們的算盤是,借著談判的機會,把殖民時代那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給坐實了,從而永久吞下我們的藏南地區。
至于我們實際控制的阿克賽欽,他們可能還想拿來當成可以討價還價的籌碼,這簡直是天大的笑話。
用一張早就被我們撕掉的廢紙,來換我們實實在在的領土,拿我們口袋里的東西,來跟我們做交易?這種“空手套白狼”的把戲,未免太小看人了。
而我們的立場也是一貫明確的:藏南是中國的,阿克賽欽也是中國的,主權問題,沒有任何談判的余地。
印度這種名為劃界、實為劃算的精明,只會讓談判桌變成一個表演舞臺,我們當然愿意談,但前提是,你得拿出誠意,尊重歷史和現實,而不是把我們當傻子。
再看印度外長蘇杰生的表演,更是把“左右逢源”四個字發揮到了極致,他說,“中國是我們最大的鄰國”,這話沒錯,地理上確實如此。
可行動上呢?在亞洲,處處想當頭,時時給中國使絆子的,不正是印度嗎?這個“最大鄰國”,恐怕也是最不省心的鄰國,他又說,“印美關系不影響對華立場”,這就更像是個外交辭令了。
印度在“四方安全對話”里,跟在美國后面搖旗吶喊,在上合組織里,公然拒絕簽署聯合聲明,擺明了跟中俄不是一條心,金磚國家討論“去美元化”,印度總是那個跳出來反對的。
前腳美國高官剛走,后腳印度就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這種無縫銜接,把“墻頭草”的本色演繹得淋漓盡致。
他其實是想告訴世界,我既要搭美國圍堵中國的戰車,分享技術和資本,又不想跟中國徹底撕破臉,畢竟經濟上還指望著,印度想要的,是兩頭通吃的好處。
橫跨大陸的訪問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近日,印度總理莫迪,突然對金磚國家熱情起來,說這是個“重要平臺”,并以加納作為首站,成為三十年來首位訪問該國的印度總理。
訪問期間,他獲授加納最高勛章“加納之星”,雙方簽署涵蓋文化交流、傳統醫藥培訓、數字支付系統合作等四份諒解備忘錄。
印度承諾在五年內將雙邊貿易額翻倍,并推動關鍵礦產合作,加納作為印度70%的黃金進口來源地,其礦產資源對印度制造業供應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此后,莫迪將轉訪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阿根廷,深化能源與礦產領域的協作,最終抵達巴西參加金磚峰會,并訪問納米比亞拓展非洲影響力。
要知道以前在金磚內部,印度可是個“反骨仔”,凡是能強化組織、挑戰西方霸權的提議,比如本幣結算,印度基本都投反對票,生怕得罪了美國。
可現在風向變了,金磚擴員,沙特、伊朗這些中東大佬一進來,“去美元化”的聲浪更高了,印度再這么三心二意地攪局,已經引起了公憤,大家都在嘀咕,要不要把這個“內鬼”給踢出去。
因此莫迪的轉變,說白了,是怕被孤立,他怕被這趟飛速發展的“金磚列車”甩下車,一旦被排除在這個代表“全球南方”的核心圈子之外,印度的“大國夢”就真成了黃粱一夢。
所以這聲“重要平臺”,不是幡然醒悟,而是審時度勢的自保,但一個總想在火車上搞破壞的乘客,如今說他愛上了這趟旅程,誰會相信?
結語
印度的外交動向凸顯大國博弈中的復雜心態,既渴望在中美間謀取最大利益,又不得不直面自身實力局限。但中印關系的未來,不在于表面的“最大鄰國”宣言,而取決于印度能否以切實行動重建互信。
中印關系走向取決于印度能否超越短期戰術算計,以長期戰略視野處理邊界與合作關系,而唯有摒棄兩面性,在平等與務實基礎上對話,才能真正為兩大文明古國共創和平與發展的亞洲世紀打開可能。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