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真的撐不住了,歐洲找到武契奇,希望塞爾維亞出面,勸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
經過幾個月的博弈,歐洲終于是坐不住了。6月底以來,歐洲許多企業開始“叫苦不迭”,由于受到中國稀土管制的影響,許多歐洲企業的戰略布局被打亂,生產大受影響。為此,歐盟一方面向美國“求助”,另一邊又不斷向中國釋放信號,甚至開始找上了武契奇。
據觀察者網報道,正當西方對中國的稀土管制叫苦連天時,與中國關系不錯的塞爾維亞卻似乎沒有受到影響,也因此,接連收到歐洲各國的“求救信號”。
在此背景下,武契奇明確表示,在塞爾維亞相關車企獲取關鍵原料日益困難的情況下,這些車企開始向政府求助。塞爾維亞政府借助與中國的特殊關系,最終得到中方的承諾,在稀土出口的問題上有所放松。
武契奇強調,中方已經給塞爾維亞吃了顆“定心丸”,那就是所有出口限制都不是“針對塞爾維亞這樣的友好國家”。中塞的這次互動,無疑讓歐洲非常尷尬,因為就在不久前,歐盟還警告塞爾維亞不要跟中國走得太近。如今的歐洲卻只能依靠塞爾維亞,讓其成為“敲門磚”和中國展開談判,可見是何等的諷刺!
對于歐洲而言,能明顯的看出他們無法舍棄塞爾維亞的角色。鑒于中塞這層特殊關系,武契奇短時間內不會被輕易推翻,透過塞爾維亞這件事,歐洲也感覺到如今的中國越來越“硬氣”了。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確實厭倦了歐洲的反復無常。另外一方面,歐洲也確實踩到了中國的“紅線”,因此,我們必須用西方聽得懂的語言進行反擊。
按道理來講,中歐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但為了所謂的意識形態,歐洲不顧自己的利益也要向美國靠攏,最終導致中歐關系“一地雞毛”,但這其實并不是歐洲想要的結果,走到如今這一步,歐洲這算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據悉,由于稀土庫存“告急”,歐盟車企的庫存周期已經從三個月降至21天,多條生產線面臨停產風險。從中方的表態來看,塞爾維亞對于中國來說非常特殊。歐洲其實也非常清楚,塞爾維亞和中國的關系非常不一般。因此盡管看不慣武契奇,但還是只能硬著頭皮求他幫忙,在中國面前“說好話”。
而值得注意的是,塞爾維亞近期的局勢很不穩定,接連爆發針對政府的抗議活動,目的就是想要推翻武契奇政府。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外部勢力在背后“做推手”。因此,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中方的回應對塞方來說是雪中送炭的。不僅能緩解塞爾維亞車企的壓力,同時也安撫了民眾的情緒。
對于歐洲而言,如果真的想讓中國松口,就要拿出實際行動,讓中國看到相應的改變,那么中方自然也會“網開一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