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消息,越南近日成為第三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此前完成類似協議的分別是英國與中國。但需特別說明的是,中美之間的協議具有臨時性特征,若之后未能達成新共識,彼此加征的關稅可能恢復至4月份的極高水平——這一背景使得越南成為美國首個簽訂長期貿易協議的亞洲國家。
總統特朗普通過社交媒體披露了協議核心內容,其中對進口關稅的劃分尤為引人注目:美國將對直接源自越南的商品統一征收20%關稅,但針對通過越南轉運的"轉口貿易"商品,稅率將大幅提升至40%。
這一政策調整直接沖擊了長期存在的中越轉口貿易模式。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大量中國企業為規避美國對華加征的高額關稅,選擇在越南設立生產基地——典型操作是將主要生產工序保留在國內,僅將半成品運至越南進行包裝、貼牌等簡單加工,最終以"越南制造"名義出口美國,此前僅需繳納約2%的關稅。
新協議的實施無疑將大幅推高轉口貿易成本,但若據此認為企業會選擇將產能遷回中國直接對美出口,則未免過于簡單。關鍵在于,當前美國對華設置的關稅壁壘遠超常規認知,其計算方式具有特殊復雜性。
四川省商務廳今年4月發布的《目前中國出口美國的實際稅率是多少?如何查詢和計算關稅稅率?》雖因時效性未完全涵蓋最新調整,但其揭示的關稅結構原理仍具重要參考價值。
美國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征收體系可拆解為六大模塊:基礎稅率、特朗普首個任期關稅、雙反關稅、拜登關稅、芬太尼關稅及對等關稅。其中雙反關稅與拜登關稅覆蓋品類極少,實際影響可忽略不計,真正構成壓力的是其余四項。以服飾紡織類商品為例進行測算,能清晰展現當前中國商品對美出口的真實成本結構:
其一為基礎稅率,即2018年首輪貿易戰前美國對中國服飾紡織類商品設定的平均稅率,約為12%。
其二為特朗普首個任期加征的關稅,該輪貿易戰分四輪實施,雖部分商品獲豁免,但紡織原料及帽類最終被加征25%,成衣鞋類則加征7.5%。
其三為今年2月和3月美國政府以芬太尼問題為由,對中國全品類商品加征的20%關稅。
其四為對等關稅,目前暫定對中國全品類商品加征10%。
將四項累加,紡織原料及帽類商品直接對美出口面臨的總關稅達67%,成衣鞋類則約為50%。
對比轉口貿易路徑,通過越南轉運至美國的商品需繳納40%關稅,疊加中國至越南的運輸成本及越南當地關稅,實際成本仍低于直接對美出口的紡織原料及帽類商品,與成衣鞋類成本大致持平。
此外,若商品能被認定為"越南本土制造",則可適用20%的優惠稅率——這意味著部分處于"轉口貿易"與"本土生產"模糊地帶的商品,仍存在較大操作空間,其最終稅率可能遠低于直接出口。
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出明確結論:美越貿易協議生效后,服飾等商品通過越南轉口的綜合關稅雖較此前大幅上升,但仍具備一定成本優勢。
對相關中國企業而言,決策重點并非是否將產能遷回國內,而是是否繼續承接美國訂單、維持對美貿易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越南并非中國企業唯一的轉口貿易中轉地。印尼、柬埔寨等東盟國家,印度、墨西哥等新興市場,甚至部分拉美國家均可作為替代選項。未來關鍵變量在于,美國在與這些國家談判時是否會復制"越南模式",即針對轉口貿易設置更高關稅。
m若效仿實施類似政策,全球供應鏈布局或將迎來新一輪調整;若保持現有關稅體系,轉口貿易仍將是企業規避貿易壁壘的重要選擇。這場圍繞關稅規則的博弈,正深刻影響著全球產業鏈的重構方向。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