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開出條件,如果美國想恢復談判,必須保證不再襲擊伊朗,那么對于這件事,我們該如何看待呢?
近日,伊朗外交部副部長塔赫特-拉萬希表示,德黑蘭通過第三方獲悉美國希望恢復與伊朗的談判,但美國如果想重啟外交談判,必須排除對伊朗進一步打擊的可能。
與此同時,根據法國媒體報道,馬克龍已經致電伊朗總統,邀請德黑蘭重返談判桌。
那么,伊朗坐上談判桌的可能性大嗎?
客觀來講,這個可能性非常大。
雖然伊朗方面開出了一個條件,那就是美國必須排除對伊朗進一步打擊的可能。
但問題是,這種可能性如何能排除?難道需要美國向伊朗做出承諾?
而且美國這種早就失去信譽的國家,他們的承諾可信嗎?或者說伊朗敢相信嗎?
毋庸置疑,就算特朗普答應伊朗,只要他們愿意坐上談判桌,美國就不再打擊伊朗,但這種承諾,對于美國而言,沒有任何約束力。
說白了,當特朗普認為需要對伊朗動手時,他們隨便編個理由,甚至可以倒打一耙地說是伊朗方面先違反了約定,而美國屬于是對伊朗實施報復性打擊。
因此,伊朗提出的這個條件,不僅不能真正保護他們的安全,反而只會讓美以進一步看清伊朗的怯懦。
正所謂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特朗普的轟炸威脅,伊朗不是想著如何遏制住美國的這種野心,反而還反復強調:不能打我,要不然我就不坐上談判桌。
這顯然就是一種在斗爭中露怯的心態。
而這種心態,怎么可能贏得與美國的爭斗,并且讓美國有所忌憚呢?
從這個角度來說,伊朗方面提出的條件,不僅不能消除美國對伊朗進一步打擊的野心,反而只會增加美以繼續轟炸伊朗的可能性。
對于伊朗而言,在核問題上,坐上談判桌不應該成為一個籌碼。
如果伊朗真的不愿意就核問題坐上談判桌,甚至為此開出所謂的條件,那么本來國際社會還能因為他們遭到了美國和以色列的侵略,對伊朗提供輿論上的支持。
但如果伊朗不愿意坐上談判桌,這就等于是把自己置于一個被動的地位,其它國家就算想替伊朗說話,恐怕都不好開口了。
雖然伊朗提出的這個條件,只是讓美國排除對伊朗進一步打擊的可能,也是一個正當性的理由。
但問題是,伊朗的拳頭本來就沒有別人硬,在輿論層面,如果還被美國或者是以色列抓到更多口實,只會對他們自己更加不利。
因此,伊朗方面在核談判問題上,開出條件,顯然不夠明智。
當然,伊朗方面開出這樣的條件,并不代表他們不想坐上談判桌,這不過是為了強行給自己找點心理安慰罷了。
可以預見的是,伊朗接下來坐上談判桌,是大概率的事情。
只不過對于伊朗而言,比較可惜的是,在被美以打擊過之后,“擁核”這個籌碼的份量,已經變得越來越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