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這么多年,終于要分出個勝負了?
2025年,隨著俄羅斯軍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州,這場持續了三年多的沖突,似乎終于迎來了轉折點。其實,自從普京在三年前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烏克蘭東部的戰場,早就經歷了多次的重大戰略調整。
如今,俄羅斯軍隊可謂是此局大捷,忙著慶祝。可是對于某些西方國家看到這個消息,嘴臉就不一樣了。有媒體痛批其行為,更有人稱之為屠殺。
兩極分化的評價,讓俄烏之間的關系再次成為焦點,這對曾經的同胞,如今為何走到了相殘的地步?戰場又會如何發展?
全面控制盧甘斯克
就在今年的6月底,俄羅斯國防部向外宣布,已經完全控制了盧甘斯克州全境,這也就意味著,這場持續了三年半的戰爭,已經進入了戰略收割階段。
自從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烏克蘭東部的防線步步調整,但如今,俄羅斯不僅拿到了優勢,還在一步步擴大優勢,讓戰場狀況漸漸偏向俄羅斯。
俄軍的戰略部署,讓烏克蘭更是如臨大敵。
然而,戰線不是一刻失去的,烏克蘭也并非瞬間才落入下風。
進入21世紀,現代戰爭早已變化出了新的形態。傳統的武器,已經漸漸不能夠在戰場上取得優勢。
無人機在戰場上日漸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就在六月份,俄羅斯官方發布統計,自從去年二月份,首次摧毀美國支援給烏克蘭的首輛M1A1坦克之后,一直到今年的六月份,俄羅斯已經摧毀了26輛美制的“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這個數量,已經占據了美國所支援烏克蘭坦克的8成以上。
通過無人機的精準操控,配合著反坦克導彈的合作,最終達成了這一結果。
而這幾十輛坦克的損失,讓烏克蘭士氣大減。
上個月的20號,俄羅斯軍隊攻占了舍甫琴科村,完全控制了頓巴斯南部千萬噸級鋰礦帶。
舍甫琴科鋰礦帶位于頓涅茨克州的南頓地區,是歐洲最大的鋰礦富集團之一,礦石的總量能夠達到1400萬噸。
這一資源,對于新能源產業非常重要。如果被西方開采,將會給烏克蘭帶來巨大經濟收益。
而俄羅斯將這一帶的資源成功控制住后,不僅切斷了烏克蘭的經濟來源之一,更是將這場戰爭拖入了資源消耗的新階段。
從戰爭的人力消耗,再到資源消耗,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角逐,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
俄烏沖突開始之前,沒有人能想到,兩個國家之間竟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畢竟,他們曾經有著共同的發源地。
作為東斯拉夫民族的共同發源地,兩個國家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分分合合。
時間追溯到1654年,當時的《佩列亞斯拉夫協議》,讓烏克蘭成為沙俄的一部分。
然而,西部領土長時間受波蘭統治的烏克蘭,早已形成了文化割裂。
到了蘇聯時期,烏克蘭成為當時重要的工業基地。
但斯大林時期,大饑荒的發生,導致烏克蘭受到了重大影響,甚至一段時間內,被視為是一場種族滅絕。
由此,烏克蘭民族矛盾的種子,就已經深深埋下了。
地緣博弈引發全面戰爭
1991年,烏克蘭獨立成國,矛盾卻并沒有因此而消減。
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因為克里米亞的歸屬問題,和俄語的地位問題,關系一直十分緊張。
直到2014年,這一年,烏克蘭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
親俄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推翻了,而克里米亞經過公投并入了俄羅斯。
很快,頓巴斯地區隨即就陷入了親俄武裝和烏軍的激烈沖突。
盡管《明斯克協議》之后,是凍結雙方直接的沖突,但是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早已經陷入了互不信任的冰點,所謂的停火協議,已經形同虛設。
然而,北約的逐步擴張,更是讓雙方之間的關系劍拔弩張。
為了阻止北約的東擴,俄羅斯將烏克蘭視為戰略緩沖帶。
可此時的烏克蘭,已經將西方當作了希望,開始一步步向西方靠攏。
2022年時,烏克蘭的總統澤連斯基,更是直接宣布要申請加入北約。
兩個國家的矛盾,從民族矛盾,轉化為了俄羅斯與西方某些國家之間的矛盾。
烏克蘭這一舉動,徹底觸犯了俄羅斯的“紅線”。
在向烏克蘭發起行動之前,普京就曾經在電視講話中強調。
烏克蘭如果現在加入北約,就相當于將俄羅斯的西部邊境,直接暴露在了北約導彈的射程之內。
其實,西方某些國家,通過向有敵意國家周圍的國家投遞橄欖枝的行為,并不少見。
比如,美國就曾經在韓國布置薩德反導系統,其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對付中國。
但對于我們國家而言,這個舉動,反而推動了我們國家的科技發展。
如今,薩德反導系統已經不再能夠成為威脅中國的武器。
然而,對于俄羅斯來說,假若西部邊境的暴露,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向烏克蘭發起行動。
于是,在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軍隊以“保護頓巴斯人民”的理由,以閃電戰的形式直撲基輔。
遭到了烏克蘭軍隊的強烈反抗之后,俄羅斯又將兵力調轉到頓巴斯地區,一直到2023年,雙方開始展開了拉鋸戰。
到了2025年,即使烏克蘭曾經得到過西方的支援,但是俄羅斯依然占據上風。
至此,俄羅斯在西方媒體中,徹底成為“惡魔”。
西方抨擊后的真實意圖
西方媒體看上去義憤填膺,卻暴露了背后西方國家的虛張聲勢。
這一切,還要從西方對烏克蘭的援助說起。俄烏沖突的最初,西方某些國家,比如美國,對于烏克蘭是一百個支持。
可時間慢慢到了后期,這些國家就漸漸變了嘴臉。
2025年,特朗普直接宣布暫停對烏克蘭的支援,直到5月份,才再次批準對于烏克蘭武器軍售的援助。
而歐盟則是通過撥新款和列計劃的形式,來支援烏克蘭。
二者的行為,無疑是在傳遞一個信號——西方的資金鏈斷裂了。
其他國家,就算援助烏克蘭,也是碎片化的支援,不足以起到幫助。
反倒是西方國家,詮釋了什么叫做越幫越忙。
在現實層面無法制約俄羅斯,他們就開始另辟蹊徑,轉而輿論抨擊。
為了對抗這類抨擊,俄羅斯已經封了多家西方媒體,西方所謂的自由,一向是一種“相對論”,西方口中的自由,才是“自由”。
而其他國家一旦觸及其利益,就會被打上“不自由”“不民主”的標簽。
可是這些頻繁報道俄羅斯“屠殺”的媒體卻忽略了,每個沖上戰場的俄羅斯士兵,背后也是一個又一個鮮活的家庭。
戰爭帶來的損失,一向是雙向的。
然而,他們卻只抓住一方大肆報道,早已丟失了新聞公平,而是換成了一場輿論攻擊的鬧劇。
但此類做法,恰恰泄露了他們在支援上的疲態。
俄烏沖突,最后斷然不可避免地成了一場大國之間的博弈,美國表面上抨擊俄羅斯,然而,面對烏克蘭,卻又是另外一副嘴臉。
特朗普政府要求獲取烏克蘭礦產資源的一半或者是全部收益,作為援助的條件。
這一做法,恰好暴露了其并不是真正地把烏克蘭當作盟友,而是當作一種戰略資產。
除了美國之外的國家,比如德國,曾經承諾到2029年都會援助烏克蘭200億歐元,想要樹立自己在歐洲的形象。
但是,他所援助的裝備,卻并不是什么新裝備。波蘭更是直接公開反對烏克蘭入歐。
如今,烏克蘭之所以陷入如此境地,相信也終于能夠明白了,所謂的支援,不過是一場騙局。
西方把烏克蘭軍隊納入北約作戰的布局里,卻只提供次級的裝備和有限的情報,讓烏克蘭成為試探俄羅斯戰法的試驗場。
所謂不痛不癢的批判,也僅僅停留在新聞層面,卻并未給烏克蘭實質上的幫助。
最終,淪為傀儡的烏克蘭,只留下了人財兩失的下場。
結語
俄烏沖突走到2025年的節點,早就超越了單純的領土爭端。
從基輔羅斯的共同起源,到蘇聯解體后的分道揚鑣,俄烏百年的糾葛,最終在北約東擴的戰略下,變為了兵戎相見。
西方對于烏克蘭的“援助”,也從初期的武器援助,變為了資源掠奪。
所謂的盟友情誼,不過是利益交換的遮羞布。
那些痛批“屠殺”的西方媒體,最終沒能掩蓋將烏克蘭視作抗俄緩沖區的意圖。
這場沖突的終局或許已經近在咫尺,但是留給世界的思考遠遠沒有停止。
人道主義不該是被玩弄的輿論武器,戰爭最后受傷的,只有平民百姓。
一個國家,不該被當作大國之間博弈的武器。
只有擦亮雙眼,提高自身實力,才能不淪為棋子之地。
信息來源:
中國新聞網 《俄國防部稱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地區》
央視新聞 《僅剩5輛!俄稱已摧毀烏軍26輛美制“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
央視新聞 《俄軍已控制舍甫琴科鋰礦》
央視新聞 《上任后首次 特朗普計劃批準恢復對烏軍售》
環球網 《俄烏千年恩怨:“結盟”三百年,剪不斷理還亂》
中通號 《中訊社|俄羅斯宣布封鎖15家歐洲媒體 反制歐盟制裁俄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