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爆得挺突然,但要說一點不意外也不至于。熱搜第一是因為“秦羽墨被騙”,但扒拉到底,是又一個明星在商業世界里被“拿捏了”的現實劇本。
——而且這一回,不是資本收割明星,是明星帶頭收割、最后反被反噬,趙文琪這場“創業翻車”,其實比你想象的復雜多了。
【一】女明星開美甲店,看著體面,其實就是“IP套殼”
你回看這個案子,從2025年1月趙文琪注冊“羽墨美甲”,到3月資金出事、7月上熱搜,整整半年時間。
六個月里發生了什么?
美甲店火了;品牌快速招商,開放加盟;
她以“大股東”身份被架空,全公司變成別人操作的“利用明星光環”窗口。
說白了,她就是個招牌,是品牌的門頭,但不是這局游戲的操盤手。
你以為她在創業?她其實是在被“代運營”。
【二】她沒做錯什么,但全錯在“不懂還敢投”
趙文琪說自己是“被騙”,也確實委屈。
公司注冊、出資都是她家這邊控股,連品牌名字都寫著“羽墨”——你不管是粉絲還是加盟商,都天然覺得這是她的品牌。
但問題就在這兒:你想當老板,你得知道自己買的是什么盤。
她簽了免責聲明,放棄了對公司財務的監督權;
她默認了由“杭州有點好看公司”全權操作管理;她甚至放任自己的肖像權和明星影響力,被對方在多個品牌招商中反復利用。
她以為自己是創始人,實際上是被架空的“代言人”。
這不是被騙,這是根本沒看懂局就敢下場。
【三】二股東卷錢、加盟商賠錢,這局玩崩了
她的一發,底下評論區直接炸了。
不是粉絲,而是各地的加盟商在喊話:“我們每個月都在賠錢!”“員工工資都倒掛了!”“總部人都聯系不上!”
你再去查背景——
所謂的“杭州羽墨品牌管理公司”,才注冊半年;
所謂的“有點好看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去年10月剛成立,參保人數為0,人都沒有一位;
所謂的“50萬實繳資金”,已經被轉空,賬戶為零。
這不是創業,這是“空手套白狼”的現場實錄。
明星光環+新消費概念+輕資產加盟模式,說難聽點,這叫“收智商稅”,說好聽點是“包裝創意型品牌”——但這玩意一旦裂了,全員被反噬。
趙文琪輸了錢,加盟商賠了本,品牌方跑路。這事看起來像創業事故,其實就是圈錢故事爛尾。
【四】她為啥翻車這么快?因為她不是生意人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趙文琪這種有粉絲、有資源的藝人,也能踩這么明顯的坑?
答案很簡單:她把創業當人情牌玩,把合伙人當朋友。
你回看她的口吻就知道了——
“被騙了,識人不清,努力付諸東流”,這不是公司老板說的話,這是感情受傷的語氣。
她不是創業失敗,是信任體系崩塌。
她的問題,不是被騙一次的問題,是根本沒有**“利益清算”這個意識**。
在對方卷款轉走資金的那一刻,她還在幻想“協商一下能解決”。
——這不是商業,是盲信。
【五】而更嚴重的是:她的名譽資產也快被掏空了
如果只是投資失敗,認栽就好。
但這回,趙文琪面臨的不只是“虧錢”,還有信用透支:
品牌名字掛她名字——加盟商以為她負責;
公司宣傳她是主理人——顧客以為她在店里;
拍喊冤,但消費者與加盟商是“一線受害者”,他們的信任也是被你引導來的。
說白了,她不是“獨立被害人”,而是這場游戲中,被資本放在臺面上的“質押物”。
而如今,這塊招牌的信用也在裂。
【結語】明星做生意,不懂就別玩火
趙文琪這事,說重了是警示,說輕了是教訓。
她沒作惡,但她的“沒頭腦”也確實給了惡人空間。
你不能既不懂法律,又不懂財務,還不懂人心,
還敢舉著自己的名頭去開品牌,這不是勇氣,是對現實的誤判。
更重要的是,別以為“創業翻車”的代價只是錢,你損的是公眾信任,是以后所有代言和商務的議價能力。
這才是最扎心的部分。
她曾是秦羽墨,但她不是投資墨子;
她想打造羽墨美學,卻沒學會“風險管控”這課。
希望她能從這場塌房中走出來,真正做回自己能掌控的那部分人生。
不然,下一個受害者,可能不是她自己——
是信了她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