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有著一項十分優秀的習慣和理念,那就是“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確實,唯有在和平時期以未雨綢繆的方式做足了各項準備、尤其是努力提升官兵訓練素養,才能在血與火的實戰考驗中,發揮出人員和裝備的全部戰斗力,進而奪取戰斗的勝利。而今,巴基斯坦方面的一則說法,或就從側面證明了中國軍隊這項理念的正確性。
巴空軍前參謀長的發言
據參考消息報道,巴基斯坦空軍前參謀長在近日參加的一場活動中,說出了一番頗具“凡爾賽色彩”的話。他表示:我們的飛行員唯一抱怨的就是,演習訓練比和印軍實戰難得多,這就是訓練的好處。好吧,估計印度人聽完這番話后,心理的滋味絕不會好受。但沒辦法,巴基斯坦空軍在“5·7空戰”中打出的6:0戰績,就是“打臉印度”的最有力手段,印度不服也沒用。
中巴兩軍飛行員在演訓期間充分交流
而既然巴基斯坦空軍前參謀長說起日常演習和訓練的難度均更高,那就不得不談及極其貼近實戰、對抗色彩極強且科目設置十分豐富的中巴“雄鷹”系列空軍聯合演訓了。從2011年的首次“雄鷹”空軍聯合演訓,到如今已持續十幾年且聯合演訓次數達兩位數以上,解放軍航空兵部隊和巴基斯坦空軍可謂是皆收獲不少。
中巴開展“雄鷹”系列空軍聯合演訓
我們知道,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初期,解放軍航空兵部隊中的主力戰斗機還是以早期型的蘇-27、國產殲-11A,乃至是更老一些的殲-8為主。于2006年開始服役的殲-10A戰斗機和于2007年服役的殲-11B戰斗機,當時的裝備量還并不很多。正因如此,在前幾屆的“雄鷹”空軍聯合演訓中,中方戰機基本沒有什么質量優勢,再加上巴基斯坦空軍全套運用北約體系戰術戰法,在那一時期確實比戰術戰法尚不夠先進的解放軍強一些,故解放軍在那幾年基本處于“虛心向巴基斯坦空軍取經”的地位和狀態,學到了不少很有價值的東西。
國產中型四代半戰斗機殲-10C
而隨著人民空軍在持續深化的軍改過程中逐步發展,我們在主戰裝備先進程度、新型戰術戰法開發、日常訓練復雜性和人員訓練素養等方面,都出現了較大的提升。中巴“雄鷹”系列空軍聯合演訓,就漸漸向著“巴基斯坦空軍開始能獲得更多寶貴知識和經驗”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從近年來的幾次“雄鷹”聯合演訓來看,解放軍航空兵部隊毫不吝嗇地動用了國產重型四代半戰斗機殲-16和中型四代半戰斗機殲-10C參演,這兩款戰機可謂是對巴空軍極具價值。
國產重型四代半戰斗機殲-16
作為巴基斯坦空軍最主要的假想敵,印度空軍的兩大主力型號戰斗機,就是進口自俄羅斯的雙發重型戰斗機蘇-30MKI和進口自法國的中型四代半戰斗機“陣風”。從中我們便不難明白,殲-16和殲-10C參加“雄鷹”聯合演訓的目的和意義所在,即二者很可能對蘇-30MKI和“陣風”進行了模擬和扮演,進而與參演的巴空軍戰斗機部隊展開對抗演練,幫助后者探索和學習相關經驗。從這個角度來說,解放軍航空兵部隊可謂是扮演起了“巴基斯坦空軍的磨刀石”這一重要的角色。
中巴兩軍戰斗機同框
而從印巴“5·7空戰”完全“一邊倒”的結果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巴基斯坦空軍確實在持續十多年的“雄鷹”空軍聯合演訓中獲益匪淺。畢竟,唯有體驗并對抗過綜合戰力在印度空軍之上的對手,才能憑借自身學習和掌握到的知識和技能,完成對印度空軍的“降維式打擊”。解放軍航空兵部隊于其中所發揮的作用,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忽視的。經此一役,印度人或許也該想明白一些了,連體量比自己小得多的巴基斯坦都能把自家空軍殺得大敗,那中國的航空戰力究竟發展到了怎樣的程度呢?想必清醒之人的心中都有數了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