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這地方,就像一口滾燙的油鍋,誰都想往里摻和一下。
但2025年這鍋油,炸得實在太猛了,直接把俄羅斯與伊朗這兩個大玩家給崩了一臉。等他們回過神來,才發現自己精心準備的一桌好菜,被以色列以及美國聯手給掀了。桌上那道最重要的菜,叫巴勒斯坦,眼看著就要被端走,以后可能都上不了桌了。
中東棋局翻車了
敘利亞一倒,俄伊在中東的牌全散了。
12月8日凌晨,當反政府武裝的坦克轟隆隆開進大馬士革時,阿薩德還在做最后的掙扎。可惜他的"鐵桿盟友"這時候全傻眼了,俄羅斯那8萬駐軍,裝備精良得很,S-400防空導彈、蘇-35戰斗機,樣樣不缺。但關鍵時刻,莫斯科的命令是:"暫時觀望"。
為啥?因為普京的眼珠子全黏在烏克蘭地圖上了。哈爾科夫前線正打得火熱,頓巴斯那邊也缺人手,哪還顧得上中東這攤子事?俄軍指揮官接到的指令很明確:保存實力,別跟美國正面杠上。
伊朗更是把保守發揮到了極致。革命衛隊司令蘇萊曼尼的繼任者卡阿尼,手里握著上千枚彈道導彈,愣是沒敢發射一枚。德黑蘭的算盤很簡單:萬一打起來,以色列肯定會轟炸伊朗核設施,那樣損失更大。
結果就是眼睜睜看著阿薩德政權像紙房子一樣垮掉。新上臺的遜尼派政府頭一件事,就是關閉俄羅斯在塔爾圖斯的海軍基地,第二件事是切斷伊朗往黎巴嫩運武器的通道。十年心血,一夜清零。
誰能想到,這場敗局早就埋下了伏筆。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那天起,俄羅斯在中東的影響力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兩個大國的算盤打錯了
說起這個伏筆,還得怪俄伊自己,俄羅斯的問題出在戰略貪婪上。普京想要的太多了,既要拿下烏克蘭,又要在中東保持存在感,還要跟美國全球博弈。結果就像一個人同時打三份工,哪份都干不好。
數字最能說明問題。2022年初,俄軍在敘利亞還有8萬人,到了2023年底就剩下不到4萬。那些撤走的精銳部隊,坦克旅、空降兵,全被拉到烏克蘭前線當炮灰了。留在敘利亞的,大多是二線部隊,裝備老舊,士氣不高。
更要命的是彈藥供應。俄國的軍工廠開足馬力生產炮彈,優先供應烏克蘭戰場。敘利亞那邊的庫存,從戰前的50萬發減少到不足10萬發。這點家底,連一個禮拜的高強度作戰都撐不住。
伊朗的毛病則是過度謹慎。德黑蘭被美國制裁搞得焦頭爛額,GDP縮水了30%,老百姓生活越來越難。這種情況下,伊朗領導層最怕的就是引火燒身。他們擔心一旦在敘利亞大打出手,美國和以色列會趁機對伊朗本土動手。
所以當阿薩德求救時,伊朗的回應相當冷淡。革命衛隊派了1600人象征性地支援,還不如一個加強營。真主黨也被明確告知:不準跨境作戰。這種束手束腳的打法,怎么可能救得了阿薩德?這種錯法,歷史上可不是第一回。
大國玩砸了的套路
翻翻歷史書就知道,這套路見過,上世紀70年代,蘇聯也在中東折騰過,當時莫斯科支持埃及、敘利亞對抗以色列,派了2萬軍事顧問,還有各種先進武器。
結果呢?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后,埃及總統薩達特直接把蘇聯顧問全趕走了,轉身投靠美國。蘇聯在中東經營十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美國人也不例外。越南戰爭時期,華盛頓同樣犯了多線作戰的錯誤。一邊要在東南亞叢林里跟北越游擊隊糾纏,一邊還要在中東、拉美維持影響力。最終的結果是越戰失敗,美國霸權受損。
這些歷史教訓告訴我們一個簡單道理:大國的胃口不能比肚子大。無論多強的國家,資源都是有限的。想要同時在多個戰場保持優勢,最終往往是哪個都保不住。
俄羅斯和伊朗這次的失誤,本質上就是犯了同樣的錯誤。俄國想要烏克蘭和中東兩頭抓,伊朗想要核計劃和代理人網絡兩手硬。結果兩頭都沒抓住,反而把自己拖垮了。
代理人戰爭更是個無底洞。表面上看,通過代理人打仗成本低,風險小。實際上,代理人的利益和幕后老板并不完全一致。關鍵時刻,他們很可能為了自己的生存而背叛盟友,可最慘的,還不是這倆大國。
巴勒斯坦要沒了
真正要命的是巴勒斯坦,俄伊在中東的失敗,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巴勒斯坦人。失去了敘利亞這個戰略支點,哈馬斯和真主黨的武器供應鏈徹底斷了。以色列趁機推出"亞伯拉罕之盾"計劃,要把巴勒斯坦這個國家從地圖上徹底抹掉。
加沙現在成了一個數字監獄。以色列用人工智能監控系統,24小時盯著每個巴勒斯坦人的一舉一動。人臉識別攝像頭遍布街頭,現金交易被全面禁止,所有消費都必須通過以色列控制的電子支付系統。
這不是科幻電影,這是2025年的現實。加沙的240萬居民,每個人的身份、行蹤、消費記錄,全都在以色列的數據庫里。想買個面包?系統先檢查你"安全評級"。想去醫院看病?得先通過AI面部識別。
約旦河西岸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以色列定居點像癌細胞一樣擴散,2024年一年就新增了5000個。巴勒斯坦人的土地被一塊塊蠶食,剩下的只是一些互不相連的"孤島"。
最讓人心酸的是90歲的阿巴斯。這個老人一輩子都在為巴勒斯坦建國奔波,從年輕時的武裝斗爭到后來的和平談判,整整干了50年,現在他還在聯合國的講臺上聲嘶力竭地呼吁,可有誰聽?
國際社會的冷漠比以色列的炸彈更致命,聯合國安理會開了無數次會,通過了無數個決議,可都是一紙空文,美國一票否決權在手,任何對以色列不利的決議都過不了關,歐洲各國嘴上說支持巴勒斯坦,實際行動卻少得可憐。
小國就是大國博弈的棋子,當俄伊還有實力的時候,巴勒斯坦至少還有人撐腰,現在這倆靠山倒了,巴勒斯坦就像失去保護的小羊,只能任人宰割,這就是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沒有實力,就沒有話語權。
結語
俄伊這次栽得不冤,中東這地方就是個無底洞,誰跳進去都得掉層皮。關鍵是他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以為幾萬兵就能鎮住場子。
國際政治從來不相信眼淚,只認實力。俄國忙著烏克蘭戰爭,伊朗被制裁壓得喘不過氣,這種狀態下還想在中東呼風喚雨,純屬癡人說夢。巴勒斯坦的悲劇告訴我們,在大國博弈中,小國往往是最無辜的受害者。
你覺得下個被大國"玩沒了"的小國會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