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這兩天美國又搞事情,眾議院全票通過什么"臺灣非歧視法案",臺海那邊的氣氛又緊張起來了。
沒想到俄國人這時候跳出來潑冷水:中國要是真打起來,光靠解放軍可能扛不住,得調動另一股神秘力量才行。
這股力量到底是啥?中國怎么破解被圍攻的局面?
俄國人的狠話讓人驚訝
說實話,俄新社那份報告剛出來的時候,不少人心里都咯噔一下。
報告里寫得明明白白:解放軍就算現代化搞得再快,面對西太平洋的高烈度沖突,單靠硬實力也難言穩贏。這話聽著確實扎心,但仔細想想,人家俄國人說的還真有點道理。
畢竟,俄烏沖突打了這么久,俄軍在前線遭遇烏軍頑強阻擊的時候,國內的社會動員、科技企業轉產、后方保障體系,這些看似跟打仗沒啥關系的東西,反倒成了維持戰線的關鍵。
俄羅斯軍事分析師看得透徹:決定大國戰爭勝負的,往往不是單一軍種或常規兵力,而在于能否整合全社會資源,激發"全民動員"體系的能量。
這讓人想起一個樸素的道理:打仗打的從來不只是軍隊,而是整個國家的綜合實力。
解放軍這些年發展確實夠快,兩百多萬現役軍人,規模全球第一。航母下餃子,隱身戰機、反衛星武器、網絡戰部隊,這些時髦又致命的玩具。
中國砸下重金,成果斐然,全世界都看在眼里。但俄國專家潑的這盆冷水也不無道理:現代戰爭是海陸空天電五維一體的復雜交響樂,一個環節出錯,滿盤皆輸。
不過仔細想想,俄媒這話雖然刺耳,卻恰恰點破了中國最深藏不露的優勢。
美國那幫人確實不好惹
美軍這套組合拳,確實夠狠的。十幾個航母戰斗群就像移動堡壘一樣在大洋上橫行,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成了它投送力量的跳板。更要命的是,美國這次要是真動手,絕對不會單打獨斗。
日本的反潛能力、韓國的地理位置、澳大利亞的遠程支援,再加上印度可能在陸地邊界制造的麻煩,這會形成一個讓中國東西南三面受敵的包圍圈。
說不緊張是假的。這個所謂的"藍盟",雖然聽著像團迷霧,虛虛實實,但威脅是實實在在的。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推演結果更是嚇人:一旦沖突拖成持久戰,美軍在第三島鏈的后勤船隊,生存率可能連兩成都不到。面對這種局面,咱們能怎么辦?
硬碰硬的話,差距確實存在。美國那套體系化的軍事優勢,不是一天兩天積累起來的。遠洋作戰的持續性、全球范圍內的后勤支撐,這些都是咱們的短板。更別說,萬一"沖刺"變成了"馬拉松",戰局就會滑向一個完全不同的、更血腥的深淵。
但這里有個關鍵問題:時間站在誰那邊?
有機構算過賬,美軍想干掉解放軍的主力艦隊,可能得打光幾千枚昂貴的精確制導彈藥,光是彈藥錢就得上百億美元。
而中國一旦開啟總動員,成千上萬的民船、漁船,像蜂群一樣撲向美軍漫長脆弱的補給線。到那時,誰耗得過誰,還真不好說。這就引出了俄媒說的那股"神秘力量"。
十四億人的力量不是鬧著玩的
這股力量,其實就寫在《國防動員法》里,藏在"世界工廠"這四個字的背后。先看人。中國有近六億的適齡勞動人口,還有超過五千萬的退役軍人。
這數字聽著就嚇人。去年山東搞演習,2000多退伍老兵半天就集結齊了,運輸車隊裝滿物資跟上,效率高得讓人咋舌。這些人換上軍裝就能上戰場,后勤、醫療、修路,這些活兒不用全指望現役部隊,老百姓就能頂上。
再看工業。中國制造業產值占全球三分之一,造船業更是吃下全球近七成的份額。2024年上海造船廠同時開工三艘075型兩棲攻擊艦,這速度放眼全球都沒幾個國家能比。
平時造車造手機,戰時就能改成造坦克造導彈。東莞的一個工業區,一個月就能生產出數萬架軍用無人機,這種"工業奇跡"的現實存在,已經不是什么秘密。
我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底牌。戰端一開,無數民用的滾裝船可以迅速改成運兵船,無數漁船就是近海的偵察哨。沿海的漁民、城市里用手機隨手一拍的年輕人、甚至玩無人機的發燒友,都可能成為一個"信息節點"。當這些信息被有效整合,就能構成一道讓任何滲透都無所遁形的"天網"。
這就是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推演出那個恐怖生存率的底氣所在。
當然了,光有人還不夠。更重要的是,中國社會穩定,老百姓對國家支持度高。有調查說,90%的中國人愿意為國家出力。
這可不是空話,真到關鍵時候,家家戶戶都能出一份力。民心齊了,打仗底氣就足,敵人看著14億人一條心,也得掂量掂量。
現代打仗拼的是綜合實力
跳出軍事看戰爭,格局就完全不一樣了。現代戰爭早就不是比誰的槍多炮大,而是綜合國力的全方位較量。中國經濟體量全球第二,供應鏈完整,資源儲備充足。
這些年大力推行"雙循環"戰略,就是想少依賴國外,自己內部先轉起來。真打起來,想靠經濟封鎖拖垮中國,沒那么容易。
技術層面,中國在高超音速武器、反艦彈道導彈、無人機、信息戰等領域取得的突破,正在不斷縮小與美軍的差距。
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鷹擊-21反艦導彈,已經讓美軍航母艦隊不再像以前那樣"橫著走"。某些領域甚至實現了"局部超越",這是美國最不愿意承認的現實。美國想用老套路對付中國?恐怕沒那么容易。
更關鍵的是,戰爭的天平從來不是簡單地對比雙方的坦克和軍艦數量。真正的勝負手,不在于你亮出了什么牌,而在于對手相信,你手里還握著什么。
中國這張"全民動員"的王牌,平時是驅動經濟的引擎,一旦被喚醒,就是一臺無法阻擋的戰爭機器。
這場博弈,誰笑到最后還真不好說。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任何想要挑戰中國核心利益的勢力,都必須做好面對十四億人怒火的準備。
中國專家設計的臺海戰爭模擬已經給出了答案:解放軍最終贏得了勝利,但代價極其慘重。這一結論表明,僅僅依靠軍隊硬拼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調動全國的力量,共同作戰。
結語
俄國人這話雖然不太好聽,但確實點到了要害。現在打仗早就不是比誰的槍多炮大,而是看誰能把全國的力量擰成一股繩。
十四億人一條心的時候,那股力量確實讓人敬畏。當這張王牌真正亮出來時,不是為了威脅誰,而是為了讓潛在的挑釁者明白:有些底線,是絕對不能觸碰的。不過話說回來,最好還是別真打,大家都不容易。
你覺得未來的大國較量,哪一招最管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