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王先生聚餐豪飲后
右上腹突遭“刀絞樣”劇痛
持續(xù)加重
痛感甚至竄到右肩背
惡心嘔吐不止
被緊急送醫(yī)
確診為急性結石性膽囊炎
看似突然,實則隱患已久!
呼和浩特市第一醫(yī)院肝膽胰脾外科副主任醫(yī)師李志勇追問王先生的生活習慣,發(fā)現(xiàn)“危險因素”早已埋下:
長期暴飲暴食,酷愛肥肉、動物內臟等高脂高膽固醇食物,蔬果吃得少。
晚餐常吃到撐,且時間很晚(常過晚上9點)。
長期不吃早餐。體重超標,BMI高達28.5(肥胖)。
缺乏運動,久坐為主。
近2年其實早有信號! 餐后(尤其油膩后)右上腹常感悶脹、隱痛,但一直沒當回事,沒系統(tǒng)檢查。
為什么這些習慣會引發(fā)膽囊炎?
高脂高膽固醇飲食:直接刺激膽囊強烈收縮,促使膽汁中膽固醇過飽和,極易形成結石。
暴飲暴食 & 晚餐過飽過晚: 加重膽囊負擔,誘發(fā)劇烈收縮,導致結石卡在膽囊管,引發(fā)絞痛和炎癥。
不吃早餐: 膽汁在膽囊內儲存過久、濃縮,增加結石風險。
肥胖 & 久坐: 影響代謝,增加膽汁膽固醇含量,促進結石形成。
忽視“小痛”: 既往的餐后不適,很可能就是膽囊結石或慢性膽囊炎的早期信號!
急性膽囊炎的典型信號(牢記!)
劇烈右上腹痛
持續(xù)性,陣發(fā)性加劇,像刀絞
疼痛向右肩背部放射
伴惡心、嘔吐
常在飽餐(尤其油膩)或飲酒后夜間發(fā)作
膽囊的 “ 花式作妖 ”
常見膽囊疾病
膽囊結石——膽汁里的“小石頭”:膽汁里的膽固醇或膽色素太多,就會沉淀成結石,就像水管里的水垢一樣。
癥狀:可能沒感覺,但一旦卡住膽管,就會引發(fā)劇烈膽絞痛(疼到打滾的那種!)。
經典語錄:“醫(yī)生,我肚子疼得像有人拿刀在攪!” —— 膽囊結石患者的心聲。
膽囊炎——結石惹的禍:結石堵住膽汁出口,細菌趁機搗亂,膽囊就會發(fā)炎。
急性膽囊炎:右上腹劇痛、發(fā)燒、惡心嘔吐(疼到想撞墻)。
慢性膽囊炎:長期隱隱作痛,飯后脹氣(像肚子里有個氣球)。
膽囊息肉——膽囊里長了“小肉揪”:大多數是良性的,但如果長得太大(>1cm)或快速增大,可能有癌變風險。
經典疑問:“醫(yī)生,這個息肉會不會變成癌癥啊?”—— 別慌,定期檢查就行!
膽囊癌——最兇險但少見:早期沒癥狀,發(fā)現(xiàn)時往往已是晚期,所以高危人群要特別警惕!
哪些人容易被膽囊疾病盯上?
1. 早餐絕緣體人群
長期不吃早餐?膽汁憋了一晚上沒處用,濃縮成結石,膽囊表示:“我太難了!”
2. 無肉不歡的油膩愛好者
頓頓紅燒肉、炸雞、火鍋?膽汁瘋狂加班,膽固醇堆積成結石,膽囊怒吼:“能不能讓我歇會兒!”
3. 久坐不動的沙發(fā)土豆
能躺著絕不坐著,能坐著絕不站著?代謝慢了,膽汁流動不暢,膽囊嘆氣:“動一動行不行?”
4. 中年發(fā)福的啤酒肚選手
肥胖、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膽汁成分失衡,膽囊哀嚎:“救救我!”
5. 女性,尤其是孕媽媽
雌激素會讓膽汁更容易淤積,所以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膽結石。懷孕時激素變化,膽囊壓力更大,孕媽們要小心哦!
如何哄膽囊開心?預防指南來了!
早餐一定要吃!
睡了一夜,膽汁已經“庫存滿滿”,吃個早餐讓它開工,別讓它“憋出內傷”!
少吃油膩,多吃膳食纖維
少吃:炸雞、肥肉、奶油、動物內臟(膽囊:“求放過!”)。
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膽囊:“愛你哦!”)。
動起來,別當“懶癌患者”
每天散步30分鐘,促進膽汁流動,膽囊會感謝你的!
控制體重,但別極端減肥
快速減肥會讓膽汁成分紊亂,反而容易長結石,科學減重才是王道!
定期體檢,B超查一查
尤其是有家族史、肥胖、40歲以上的人群,每年做個腹部B超,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
膽囊“造反”了怎么辦?
如果出現(xiàn):右上腹劇痛(尤其飯后)
惡心、嘔吐、發(fā)燒皮膚或眼睛發(fā)黃
別硬撐!
趕緊去醫(yī)院
可能是膽囊炎或膽結石發(fā)作
嚴重時可能需要手術!
愿大家都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丨來源:青橙融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