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7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放話,暗示要讓政府效率部調查馬斯克公司拿的補貼,馬斯克當場回擊“現在就全砍掉”。這事兒來得突然,背后藏著美國政壇和商界的大博弈。
馬斯克可不是第一次跟特朗普對著干了。6月30日,他在社交平臺連發幾十條內容,罵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法案是“瘋狂支出”,還說支持法案的議員都該“羞愧”。更狠的是,他威脅要是法案通過,第二天就成立“美國黨”,專門跟兩黨對著干。
馬斯克和特朗普(資料圖)
這梁子早有苗頭。特朗普剛上臺那會,馬斯克可是他的“大金主”,砸了2.59億美元助選,特朗普還讓他掌管“政府效率部”。可現在,特斯拉日子不好過——2025年第一季度銷量創了3年最低,特朗普的法案又要斷了特斯拉的“財路”。
法案里咋說的?拜登時期買電動車能拿7500美元稅收抵免,特朗普直接取消,還讓已經買車的人每年交250美元。更絕的是,禁止特斯拉賣“零排放積分”,摩根大通算過,這招能影響特斯拉超50%的年利潤率。馬斯克能不急嗎?
7月1日,參議院以51:50的票數險通過法案,就差特朗普簽字了。這法案看著“大而美”,實則是個“燙手山芋”。
馬斯克和特朗普(資料圖)
法案說要減稅4萬億美元,增加軍費和邊境開支,可錢從哪來?無黨派機構算過,未來10年美國債務可能從36萬億飆到41萬億,人均背債10.8萬美元。白宮還說這法案能“減赤字”,但國會預算辦公室打臉——未來10年赤字要增3.3萬億美元。
法案里有條款對太陽能、風能項目征稅,砍了拜登時期的綠色補貼。榮鼎咨詢說,這會讓風能、太陽能裝機量下降,電價還得漲??商乩势諡榱擞懞脗鹘y能源巨頭,就是要這么干,連馬斯克的星鏈合作都被聯邦航空局卡著。
內布拉斯加州的共和黨眾議員唐·培根,因為反對法案宣布退休;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湯姆·蒂利斯也說不連任了。現在參議院里,只要4個共和黨人倒戈,法案就黃。阿拉斯加的麗莎·穆爾科斯基這些人,都可能投反對票。
特朗普放話要查馬斯克公司拿的補貼,這可戳中了要害。特斯拉累計拿了超百億美元聯邦補貼,SpaceX占了NASA六成以上的發射訂單。要是調查啟動,馬斯克的商業帝國可能動搖。
但馬斯克沒認慫,他放話要在2026年中期選舉“搞事情”,帶著科技領袖和選民罷投共和黨,幫民主黨奪參議院?,F在民調顯示,18到35歲選民對兩黨不滿率有71%,馬斯克要是真拉個“美國黨”,共和黨在搖擺州可能栽跟頭。
美國長期是兩黨說了算,可馬斯克這么一鬧,情況變了。他批評兩黨“一丘之貉”,要是“美國黨”真成了氣候,2026年選舉可能出現“三足鼎立”。共和黨本來就因為法案內部分裂,再來個新黨搶票,保不住參議院多數席位都有可能。
美國國會(資料圖)
美國國債都36.2萬億了,法案要是生效,債務還得漲??商乩势湛沉酸t療補助、食品券這些民生開支,卻給富人減稅,基層民眾不干了。民主黨抓住這點猛批,說共和黨“拿窮人開刀”,接下來兩黨在國會少不了掐架。
馬斯克不是第一個參政的企業家,但他這么高調跟總統對著干,少見。要是他真用商業手段影響政治,以后硅谷大佬都學他,美國政治生態可能徹底變樣。傳統政客靠選票拉票,科技大佬靠錢和影響力“砸票”,這仗有得打了。
現在看,特朗普和馬斯克都沒退路。特朗普要是不簽法案,政府可能沒錢花;簽了吧,又得得罪馬斯克和新能源行業。馬斯克要是扛不住調查,商業帝國可能崩盤;可要是他真把“美國黨”搞起來,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都懸。
美國老百姓呢?法案要是生效,電價漲、醫保可能沒了,日子更難。兩黨光顧著內斗,沒人管民生,選民怨氣越來越大。這場“馬特之戰”,最后受傷的可能還是普通人。
接下來就看7月4日特朗普會不會簽字,還有政府效率部啥時候動手調查。馬斯克的“美國黨”能不能成,2026年選舉見分曉。美國政壇這灘渾水,是越來越渾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