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松下電器集團已被證實退出了印度冰箱及洗衣機市場,連續6年的虧損是松下不得不終止上述業務的主要原因,以松下等品牌為代表的日本企業有選擇地放棄印度市場,中國企業會因此受益么?看似甜美的印度市場蛋糕,可能埋下中國企業多年后的隱患。
日本和韓國的相關企業已經開始擔心,因為中國企業大量的對印無償技術輸入,未來可能造成全球家電制造業“東亞制造、全球供貨”局面的崩塌。
日本企業敗退印度市場,有中國企業的緣故?
按照松下印度公司的說法,其將專注印度市場更賺錢的領域,比如工業互聯、商用光儲、智慧電力等。
松下印度公司被迫調整業務矩陣,很大程度上是受中國企業的沖擊,出于謹慎布局,松下印度公司一直都未完成印度本土化生產,采用的策略是關鍵零組件由日本本土生產,運抵印度后組裝銷售,這直接導致了部分產品特別是中低端產品的成本居高不下,缺乏市場競爭力,無法與中國企業、中印合資企業在印度市場打價格戰,最后不得不選擇退出。
而中國企業出于搶占市場的目的,大多數時候都選擇在印度進行毫無保留的生產線搭建與技術普惠,無限制地對印度籍員工進行技術傳授,一方面此舉確實實現了印度所要求的本土化生產目標,也大大降低了產品成本,一方面印度在完成技術設備的掌握與技術人員的培訓后,基本會以各種理由讓中國企業出局,近年來不斷爆出的中國企業印度分公司、合資公司暴雷、退出、甩賣等消息,中國企業在印期間所賺取的利潤大多被用于印度工廠的再投資,而很少轉出印度,中國企業出局后的生產線與股份也基本為印度幾大巨頭企業,如塔塔等廉價收購。
最典型的即有保變電氣印度公司的被清退,此舉直接致使中國領先全球的特高壓技術有流失的風險,據稱印度已經使用該技術實現對中東地區的電力銷售。
“8億印度中產的大市場”,中國企業的得與失
印度有著快速增長的消費市場,極有可能復制中國此前消費大爆發路徑,即從中低端消費品做起,以規模換技術,逐步邁向高端產品。不過,與中國企業彼時的篳路藍縷、艱苦奮斗不同,印度企業可能會因中國企業的“慷慨”而少走很多彎路。
扶持本土白色家電企業是印度頂層設計的既定目標,日系、韓系和中國企業都在印度白色家電市場深耕,中國家電企業在印度布局已有近20年歷史,形成了多個家電生產集群,遺憾的是,這些家電生產集群近年來爆出最多的消息,是中國企業向印度方轉讓股份或技術。
“8億印度中產組成的龐大市場”已經被證實其即便面向未來也是一個偽命題,但眾多中國企業仍選擇相信,并無節制的對印進行“技術扶貧”,以收獲一時的資本市場高估值,此舉可能暫時有少部分人受益,但最終會讓整個中國產業界吞下技術流失、企業出局的苦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