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不會以為全世界就他們最聰明吧。偷偷摸摸把中國稀土轉賣給美國軍工企業,還以為神不知鬼不覺,結果被中國的智能監管系統逮個正著。這可不是簡單的商業違約,背后的水深著呢。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這段時間一直在提稀土,很多人覺得這不就是沙子么,還真不是。稀土只是一個統稱,手機里的芯片、電動車的電機、軍用無人機的核心部件,哪樣都離不開它。那么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地位有多牛?全球60%多的開采量和90%的加工量都在咱們手里,而且技術成熟度沒得說,精煉純度能達到99.99%。
印度雖然自己也有690萬噸的稀土儲量,但實際開采能力簡直不忍直視,一年也就幾千噸的產量,加工技術更是差了一大截。提煉純度才92%,最重要的是,環保處理成本是中國的4倍多。所以它只能大量從中國進口,光是2024年就從中國買了70億美元的電池和磁鐵。
問題就出在這兒。印度某些企業表面上跟中國簽協議,承諾進口的稀土只用于本土民用汽車生產,背地里卻玩起了小把戲。一家印度公司從中國進了120噸稀土永磁體,申報說是給特斯拉這些車企用的,結果貨物出了中國港口就沒去印度工廠,而是繞道馬來西亞,最后跑到了美國的軍工基地。
更過分的是,這些材料有三成多直接用在了美國MQ-9B無人機的發動機上。這明顯就是違約,而且還是往軍用領域轉移,性質立馬就不一樣了。
為了躲避監管,這些印度企業的手段還挺花哨。先提交擔保函說只用在新能源車生產,等貨物到了印度港口,馬上轉運到第三方國家換包裝,搖身一變成了"工業原材料",然后高價賣給歐美。這么一轉手就能賺60%以上的差價,近三年靠這招賺了7億多美元。
不過,中國對稀土的監管早就不是吃素的。2025年4月實施的《稀土管理條例》,對稀土搞了"一批一碼"的電子追溯。印度企業在越南港口分裝稀土的時候,中國海關的智能平臺馬上就報警了。通過成分分析和數據共享,很快就查清了整個違規貿易鏈,連美國雷神公司收到貨的畫面都被扒了出來。這一下,印度那邊就慌了神。商務部長戈亞爾都出來說話了,表示正在跟中國談判,想確保稀土供應,還承認中國停止出口對他們汽車行業影響不小。
印度企業這次的行為,說白了就是想兩頭占便宜,既要享受中國的優質稀土資源,又要賺美國軍工企業的錢。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
我個人認為,印度這次純屬是認不清事實,他明知道把稀土賣給美國會違約,他還是這么干了,這不是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里么。而且他是不是覺得中國不對他動手是怕了他么,有點自信過了吧。如果印度在不知悔改,那他離滅亡也不遠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