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馬斯克非要阻攔特朗普的計劃,導致終究是惹惱了這位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發出警告,馬斯克如果還“管不住嘴”,或許在美國都待不下去了。
最近,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商界巨頭馬斯克之間,又上演了一場激烈的“爭斗”,背景則是被稱為“大而美”的減稅和支出法案。這部法案以51比50的微弱優勢在參議院通過,現已提交到眾議院。在這次投票中,美國副總統萬斯成為關鍵,以一票之差決定了法案的命運。
(萬斯投出“打破僵局”一票,“大而美”法案在美參議院獲得通過)
“大而美”法案的核心內容是,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減稅4萬億美元,同時削減約1.5萬億美元的支出。乍一看,減稅似乎是個誘人的好處,但實際上,這只是個吸引眼球的幌子。真正具有影響力的,是后續削減醫療、福利、電動汽車等“綠色補貼”的1.5萬億美元支出。
所以說,錢可不會就這樣白白地放著等待使用。相反,美國政府計劃將這些削減下來的資金大幅度投入軍事開支,并將聯邦債務上限提高5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政府不僅僅是在做預算平衡的小把戲,還在為未來可能的軍事和地緣政治挑戰作準備。從本質上看,這部法案是對拜登政府“綠色新政”、福利與支出等政策的一次徹底清算與調整。
對于特朗普來說,“大而美”法案的通過至關重要,因為它不僅為美國龐大的軍費開銷鋪平了道路,還為美國應對多變的國際形勢,增加了財力支持。畢竟在國際舞臺上,美國需要面臨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挑戰,還有復雜的地緣政治局勢。
(“大而美”法案對特朗普至關重要)
特朗普上臺后,曾全力推動與中國的關稅大戰。不過,這場戰爭遠非一帆風順,美國經濟也因此經歷了一場“自損八百”的考驗。為了避免多線“作戰”,特朗普曾在4月9日特意宣布了對其他國家的“對等關稅”暫停期,時間長達90天。然而,面對中國的強硬姿態,這場貿易戰在一個多月后便草草收場。特朗普沒能通過關稅戰從中國撈到好處,轉而希望通過“大而美”法案來穩固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特朗普的策略。馬斯克,這位曾是特朗普身邊的大紅人,日前通過社交媒體發出了與特朗普截然不同的聲音。
(馬斯克并不認可特朗普力推的法案)
作為一直支持嚴格管控美國邊境和驅逐非法移民的馬斯克,與特朗普在這一點上曾有共鳴。然而,當涉及到“大而美”法案時,兩人公開決裂。馬斯克在社交平臺上激烈抨擊那些支持法案的國會議員,并聲稱如果法案通過,他將成立一個新的“美國黨”。
馬斯克對這部法案的反對態度,主要集中在該法案巨額的支出,和對政府赤字沒有實質改善的批評。他直言不諱地指出,這將導致所謂的“債務奴役”,并對未來產業造成嚴重打擊。此外,盡管外界猜測他反對法案是因為取消了電動車和新能源補貼,但馬斯克強調,這并不是他反對的主要原因。
面對馬斯克的強烈反對,特朗普也不甘示弱。在被問及是否會把馬斯克驅逐出境時,特朗普的回應意味深長,他表示:“得考慮一下?!?/strong>雖然這句話沒有明確的威脅,但其中警告的意味不言而喻。
(特朗普對馬斯克發出警告)
可以預見的是,圍繞該法案的爭論不會就此平息。無論是對于美國國內的政治生態,還是國際社會的經濟關系,這部法案都有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
從經濟角度看,“大而美”法案試圖通過削減開支和增加軍事投資來實現特朗普政府的戰略目標。然而,在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中,這種政策的推行面臨著巨大的政治阻力。尤其是在中期選舉臨近的當下,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在尋找能吸引選民注意的新話題,而“大而美”法案正是這種政治操作的中心。
未來的政治斗爭中,這部法案究竟會起到怎樣的作用?特朗普和馬斯克之間的矛盾又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都將在不久的將來浮出水面,成為美國政治舞臺上最引人注目的焦點之一。而對于普通美國民眾而言,他們或許更關心的是,在這些看似遙遠的政治爭斗中,自己能否從中獲益,或是如何免受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