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兮姐。
39 歲失業,成了人生中一道分水嶺。
曾經,我和身邊絕大多數人一樣,早出晚歸,打卡上班。
為的是一份穩定工資,為的是房貸、孩子、家庭瑣事,為的是內心那點點安全感。
其實說白了,前半生就是靠出賣自己的時間換取金錢,把生活過成了一場持久的“加減法”。
精打細算著每一天、每一分錢。
直到去年年初,公司解散,我被迫失業,但我居然沒有預想中的崩潰。
相反,像被人輕輕點醒:是時候,換一種活法了。
失業后的那幾天,我認真地想了很久。
發現自己真正焦慮的,并不是沒了工作,而是對“不再上班”的恐懼。
好像不上班,人就被世界拋棄了。
可真的如此嗎?
賈平凹說過:“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strong>
我想,我的覺醒,可能比別人晚了一些。
但還好,才39歲,一切都還來得及。
所以,想通了一切之后,我做了一個決定:人生下半場,我想只“工作”,不“上班”。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不再把人生捆綁在工位、打卡、KPI上,不再把自己困在一份誰都可以被替代的位置上。
我要用自己的熱情和能力,去創造價值、去輸出內容、去建立屬于自己的“生產力系統”。
不是為誰打工,而是為自己而活。
我開始寫公眾號,寫劇評、寫娛樂、寫生活,寫那些屬于中年女性的困惑和力量。
有人覺得寫字掙不到錢,有人說寫作需要有足夠的文字功底。
可我知道,這是一場長期主義的修行。
寫作,并不需要有多優秀的文字表達能力,而是極致的重復和積累。
寫作,能復利我的表達力、影響力,也能讓我不斷更新認知。
或許,你和曾經的我一樣,以為穩定的工作才是安全感。
其實不斷提升自己,才是最好的安全墊。
或許,你以為年齡越大越難轉型。
其實真正的難,是放棄了成長的勇氣。
經過一年的實踐,我越來越發現,修心即修金,修煉自己的能力,就是在為未來投資。
別怕,你才39歲,一切都還來得及。
人生下半場,我只想認真“工作”,不再機械“上班”,不再被時間推著走,而是為自己好好活一場。
不是被動等待機會,而是主動創造價值。
不是盲目追求結果,而是享受行動的過程。
所以,當我們遇到一些難關時,不妨換個思路:因為凡事發生必有利于你,要么助你,要么渡你。
與其在焦慮里反復內耗,不如換個視角,去體驗人生下半場的廣闊和豐盛。
你看,那些你以為的“失去”,也許只是命運的提醒——真正屬于自己的路,才剛剛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