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想到,內地和香港網民,會因為這件事“掐”起來。
一邊是山東號航母編隊,包括山東艦、“萬噸大驅”、“中華神盾”在內,首次近距離出現在人們眼前,一部分人還能通過搶票登艦參觀。
搶不到票的吐槽門票太少了。
而另一邊,廣大內地網友只能通過直播,觀看 航母編隊 訪港全過程,對歡呼雀躍的香港市民表示羨慕,甚至帶點嫉妒、不解。
有得隔海觀看不錯了,還吐槽搶不到票。
簡單一句話, 遼寧人 看 不 了 遼寧艦 , 山東人 登 不上山東艦 , 反而 700 萬香港人 前后兩次接觸到國之重器 。
大家伙覺得這有點“厚此薄彼”了。
首先香港有其天然優勢,不僅是國際深水港口,還可以經常近距離“觀賞”各國軍艦。
在回歸前,香港是英國軍艦的重要中轉站,各國軍艦每次經過亞洲,也都喜歡停靠在香港,一方面補給休息,另一方面向全世界炫耀武力。
回歸前夕,更有多達30艘英艦開赴中國近海,與中國海軍對峙了三天三夜。
哪怕是回歸后,依然有不少外國軍艦喜歡訪問香港,其中美國最“積極”,2013年以前,幾乎每年都有美國航母到訪。
2017年,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訪港后,“里根號”分別在2017年10月和2018年11月停靠香港補給,并主動邀請駐港部隊軍官觀看F-18戰機起飛和著艦演練。
某程度上,這是一次無形的國力比拼,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相繼下水,沒有哪里比香港更合適作為展示舞臺,同時也是對某些國家的警告,別總蓄意挑戰中國海權。
加上香港近些年經歷了些動蕩,山東艦訪港不無提振港人自信心、凝聚民族自豪感的用意。
相關視頻流傳至油管后,各國網友議論不絕。
比如“這就是老爺爺級別航母,亞洲最強還得看我們維克蘭特號”“什么維克蘭特、山東艦,世宗大王一出,全都要退避三舍”。
印度人和韓國人隔著屏幕又吵起來了。
連只有三艘小船的蒙古國都來湊熱鬧,說落后幾十年的老技術還拉出來顯擺。
沒等中國網友回懟,新加坡網民先輕描淡寫來了句:“這么看不起山東艦,想必蒙古國的海軍一定很厲害,聽說從無敗績”。
外行看熱鬧,懂行的網友已開始分析起來,從艦上擺放的殲15,聊到還在加緊動工的004和005艦,認為中國海軍實力已經能和美國抗衡。
前段時間,《今日美國》發表了題為《如果中國愛好和平,為什么還要大力發展軍事力量?》的文章,非常符合其本土經久不息的“中國威脅論”。
韓國、日本、德國緊隨美國步伐,在Quora上勸說,中國人應該放棄軍事發展,效仿德國日本,通過經濟合作崛起。
理由是中國軍費支出過高,都快達到美國30%的水平了。
但他們都對美國占全球40%的軍費開支視而不見,認為這是理所應當,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支出大點也沒什么。
美國軍事攤子確實挺大的——
從亞太到非洲,從歐洲至中東,美國在全球范圍內設有大約750個軍事基地,為各主權國家“保駕護航”;自建國以來,美國發動的海外軍事行動接近400次,維護地區和平,世界警察義不容辭。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當然配得上萬億美元的軍事預算。
其實中國上一次正兒八經打仗,還是80年代的對越自衛反擊戰,距今快40年了。
歐美為何這么著急,一直叫囂“中國威脅”?主要是中國軍事發展速度之快,遠超他們想象。
這十年里,中國海陸空發展勢頭迅猛,各類戰車、戰機以及軍艦仿佛一夜間就完成了更新換代,從追隨者一躍成為領先者地位。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產業鏈強大。
中國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是目前全球唯一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
不僅全面,更關鍵的是效率高,成本還低,這也是中國電車能沖出亞洲包圍圈,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另外,不論航天火箭,還是軍艦戰機,或大小武器的零配件,都可以在民企上找到供應來源,也即鮮為人知的“軍民融合企業”,因此自2012年正式交付遼寧艦開始,大小軍艦的建造速度才會越來越快。
據《國際戰略研究》網站報道,2019年12月,中國海軍共計下水5艘全新戰艦,還“順帶”讓山東艦服役,這種換裝速度對發達國家來說是不可想象的,特別中國的國防投入實際處于低強度水平。
再加上比美國多一倍有余的發電總量,和謎一樣的鋼鐵實際產能,構筑了東大深不可測的戰爭潛力。
西方幾十年圍追堵截,不但沒撲滅中國復興的火苗,反而讓其靠回收電子垃圾,拆解報廢軍艦,拆出一條強大產業鏈,正如6、70年代,我們靠手搖計算機搞出兩彈一星那樣,對西方而言都是奇跡般的存在。
這下美國有點尷尬。
要知道,美國達成如今制霸全球的地位,付出了很多:
花費近百年,推翻英國老大哥的龍頭位置,接管大陸均勢計劃;
與軍工資本深度融合,從而在二戰期間物理碾壓德國、日本,徹底按住歐亞崛起勢頭;
拉美地盤每當有強人冒頭,就會被制裁、撂倒,確保美國的后花園安然無恙。
設想一下,如果在平行世界中把中國抽掉,就會發現那里的美國仍國運正隆、如日中天,憑借天選地緣位置,和遠超其他發達國家的經濟、軍事水平,再延續一百年霸主位置不成問題。
這個世界偏偏出來個東大,越制裁打壓,越來勁。
更讓美國難受的一點,如今中美博弈有點超脫“相對論”的束縛,就是中國發展相對較快,襯托出了歐美發展的相對較慢。
美國沒想到只是稍微躺平了20多年,就被一貫低調的東方大國趕了上來,甚至彎道超車勢頭兇猛,以軍工復合體沉迷恰爛錢的勢頭,別說有所突破,美國軍工能在5年內奮發圖強、恢復元氣都算神跡了。
至于其他北約盟友,更無需指望,不管是歐洲、日韓還是五眼聯盟,但凡接受美利堅綏靖政策,把國防權力讓渡出去,悶頭搞經濟的國家,軍事萎靡程度同樣肉眼可見。
美國氣不過,卻無可奈何,因為北約軍事實力塌方,它就是罪魁禍首。
為了遏制中國,什么小院高墻、關稅大棒、輿論壓迫及利益誘導等手段都使了個遍,硬是沒能讓東大投降,放棄自強興國的念頭。
因為投降沒用。
哪怕在被公知勢力主導的21世紀初期,國人也知道投降沒有絲毫意義,畢竟前蘇聯已身先士卒,打了個樣,證明就算向歐美俯首稱臣,對方同樣不會手軟,不吃干抹盡誓不罷休。
何況“落后就要挨打”,殘酷的歷史教訓中國以前經歷太多了。
因此,無論如何中國都要靠自己站起來,不允許再出現大使館無端被轟炸、飛行員反擊侵入敵機壯烈犧牲、貨輪無辜被扣押盤查等屈辱事件。
隨著東大軍事發展突飛猛進,并且有能力對各國挑釁給予對等回應,“不要大國崛起,只要小民尊嚴”的言辭也不再有市場。
當然,“韜光養晦”依然是主基調,這點始終沒變,不過當對方想通過挑釁行為,來試探中國底線時,就需要適當曬肌肉了。
例如西方搞“正義凜然”的聯合軍演,東大就以山東艦的“夏季脈動”作為回應,中國航母在自家海域隨便溜達,是合法合規行為。
對周邊的一些不安分國家,既然天基、岸基武器看不懂,那直接把航母拉出來,總能看懂了吧。
還有去年9月,往12000公里以外的太平洋公海,成功試射了一枚搭載訓練彈頭的洲際導彈。
此舉釋放兩個信號,第一,已提前知會各國,演習不針對任何國家,第二,美、俄、英完成不了的事情,中國做到了,以上。
讓人意外的是,除了日本稍緊張了點,美、英等國帶頭表示贊同。
大家不知有沒有發現,近兩年來,有關中國社會、民生的視頻很容易上歐美熱搜,由此還產生一個怪誕現象,原本在中國日漸式微的意林體,竟然在遙遠的彼岸重新綻放異彩,主題也從貶中捧歐,變成捧中貶歐。
中外輿論的大逆轉,歸根結底與中國國力日漸強大有關。
無論西方國家是否承認,其實心里清楚得很,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經不是抹黑詆毀就可以消除的了。
熟悉東大的國家都知道,中國的外交宗旨講究求同存異,從不主動發起戰爭,哪怕有分歧,怎么著也要找到共同發展的點。
美國當然清楚,但他們不信,也想不明白,既然中國不謀求世界霸主位置,為何還要拼命發展高科技,提高軍事實力。
借用西班牙網友回復韓國質疑的一句話,“只有這樣才能讓美國趨于和平。”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