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隨著祖國日漸強大,神秘的東方力量,也成了歪國人感興趣的話題。從皮蛋到中醫,現在都不是什么東方秘術了。就在最近的一次公務活動上,凱特與群眾聊天時親口承認:自己抗癌期間也用過中醫!
“凱特在抗癌期間尋求中醫診療,這種療法她懷孕時也用過”
7月2日,凱特王妃前往科切斯特醫院執行公務,在與醫師和病友的交談中,她提到了自己抗癌之路的“秘密武器” —— 針灸治療。
凱特表示,這并不是自己第一次嘗試針灸。她在前幾次懷孕期間妊娠反應嚴重,也采用過針灸治療緩解狀況。
在懷喬治和夏洛特期間,凱特晨吐嚴重。有段時間喬治上下學都是威廉接送。
而醫學研究也表明, 針灸有助于緩解孕吐,并能顯著改善90%孕婦在孕期經歷的腰背或骨盆疼痛問題。一向被認為是保守的王室,其實有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百寶箱”。
她還表示,在化療結束后也將把針灸作為恢復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此之外,她還在探索另一種中醫療法“足底刺激反射療法”,也就是咱們經常做大保健的足療。
在摁頭安利中醫的同時,凱特也強調了個人差異:
“一部分人適合做針灸,另一部分人可能會覺得心理關懷更有效,”威爾士王妃如是說,“這里(科切斯特醫院)有各種各樣的支持手段,這再好不過了。”
雖然恢復得不錯,凱特也坦誠表示,“回不到過去了”。
“很多人以為只要癌細胞清零,日子就能像生病前那樣照舊,但事實并非如此,”凱特說,“很多過去我經常做的事情如今做不了了。”
凱特認為,癌癥對自己和家人來說,都是一次“過山車”。
“你得學會接受現實并適應它,這一路走來并不順利,但人的一生注定會走一些不平坦的道路,”凱特說。
除了凱特王妃,不少名人都是針灸的忠實擁躉,比如英國前首相梅姨:被小胖鮑里斯斗得水深火熱期間,她會常常去自己私藏的中醫館扎針。
BBC為針灸麻醉做了紀錄片后,一大波貼著中英雙語告示的養生館,也在倫敦金融城落地生根。有些地方甚至為寵物做起了針灸,希望英國的貓貓狗狗也養生一下:
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 比起入侵性強講究快準狠的西醫,強調養生和順勢的中醫,正越來越受到西方人的追捧。除了針灸,坐月子也被英國王室的一名故人捧紅過:
“梅根會采取中國人產后禁閉修養,進行30天蟄伏 —— 研究表明,這種禁閉隔離能幫助媽媽和寶寶建立紐帶“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梅根的媽媽Doria,在她懷阿奇的時候給她買了本書,叫做The First Forty Days: The Essential Art of Nourishing the New Mother(頭40天:呵護新媽媽的究極藝術)
這本書的作者Heng Ou,本人就是華裔。她根據自己坐月子的經歷,寫下了這本書。書中包括不少養生湯粥食譜,以及一些操作性極強的恢復方法,還有一些適合月子媽媽吃的零食和茶點,可以說是一本中西結合的“月子手冊”了,在亞馬遜上是4分+的好評。
據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說,梅根的媽媽Doria看過這本書后,把它推薦給梅根。梅根看完后,立即告訴相關人員,“希望在王宮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把月子做全”。
英國王室雖然沒有月子這種傳統,不過最近幾年對生產的女性成員還是滿照顧的。凱特懷孕的消息傳出后,由于妊娠反應嚴重,缺席公務。英國王室只是簡單發了條通告,威廉王子也說:“先讓老婆休息,然后大家再慶祝吧”。
不過,產后恢復,真的有必要禁足禁閉么?BBC曾經仔細八過月子abc...
據BBC解釋,坐月子的女人,在生產后一個月必須待在家中,不見客,也不洗澡。目前,這項“秘術”正在英國的華人社區中“廣為流傳”。
為了了解月子的真相,BBC采訪了住在倫敦的中國女性Ching Ching Turner。
Ching Ching是華人,來到英國并嫁給了本地人。BBC的Victoria Derbyshire節目采訪她時,她剛生完孩子28天。
Ching Ching告訴記者:“禁足是很有必要的,因為剛生產完畢,母嬰的免疫力都很低下。”
由于不能見客,采訪只好通過視頻通話完成。
Ching Ching說,比起其他嚴格執行禁足令的媽媽,她已經對自己開綠燈了,至少洗澡她是沒有拒絕。
當然,她也表示,在和老公解釋“月子”這個概念時,兩人還是經歷了不小的文化沖擊。英國老公沒想到“禁令”會有那么多,而且不能把孩子秀出去,讓他小小不快了一陣子。
“不過,現在我的月子馬上就要完了,”Ching Ching說,“他(丈夫)會看到效果。”
其實,不只是華人社區的媽媽會坐月子,很多來自西方文化背景的新手媽媽也開始嘗試這種“中國產后關愛療程”,并寫了不少科普貼。
“中式產后恢復工坊:什么是坐月子?”
“嘗試了中國的坐月子,我覺得完全值了——職場媽媽都應該考慮!”
“我們能從中國的坐月子里學到什么呢?”
在這篇文章中,新手媽媽Wendy Wisner說:
“兒子一出生,社會就期待我馬上恢復工作繼續產出 —— 就算我下體還在流血,子宮還沒恢復好,奶漲,漏奶...大家還是希望我馬上就能迎接客人,做飯,接電話,然后自己去看醫生。”
Wendy說,西方國家對于產后女性的關懷簡直就是一團糟,所以大家應該參考其他歷史更悠久的國家的做法,比如中國的坐月子。
Wendy認為,雖然西方的產假制度完善,但是女性在這段期間的特殊需求(比如情緒容易起伏,需要加倍呵護)很難得到回應。她提到亞洲國家特有的“月嫂”,西方國家就沒有這樣的角色來支持新媽媽。
另一位專欄作家Mary Sabo認為,“一生下孩子就被寵著,被24小時伺候著,有人替你照顧孩子,這想想都幸福哭了好么。”
在強調女子能成半邊天的當下,坐月子成了一個比較具有爭議的話題。有人認可“月子”對產后恢復的功效,有人也覺得這種“禁閉”剝奪了女性的自由,或者把女性除了“母親”之外的角色給剝奪了。
比如:不吹風,不洗頭,不洗澡,不見客,不看電視,不讀書,甚至不下床...
不少認為“女子當自強”或者身體底子好的新手媽媽,也許覺得這太矯情了~
我覺得呢...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古時候一些不符合當前設定和科學邏輯的教條,沒必要嚴格遵守;對于產后身體極度虛弱的媽媽,如果有條件靜養恢復,回到工作崗位上繼續生龍活虎不是也挺好的嘛~
其實,在個人主義和自由解放理念盛行的西方發達國家,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已經有不少人在思考更具有可持續性,更有人文關懷的生存方式了。畢竟,當生存剛需得到滿足之后,人才會想養生。
這,大概就是不少“中華秘術”被老外頻頻打call的原因吧。
消息來源:每日郵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于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