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現在考書,150分書上至少125分”“強烈呼吁一道題做三遍”“你躲在水缸里面,考試永遠超綱”……
7月5日,應鳳凰報刊出版傳媒邀請,有“數學帝”之稱的數學教育專家、“蘇步青教育獎”獲得者、中國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教練葛軍,以一場“享受數學思考”的專題講座亮相第十五屆江蘇書展,讓參展學生及家長親身體驗如何高效思考。現場,葛軍金句迭出,學生、家長直呼“有用”,認為這場講座為數學學習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指導。
講座之前,鳳凰出版傳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袁楠、鳳凰報刊出版傳媒社長葛云共同為葛軍數學工作室揭牌。
講座中,葛軍結合自身教育實踐,倡導以簡單問題深度思考的方式,提升數學思維水平以及創新思維品質。對簡單問題的深度思考,已是新時代課程改革培養拔尖人才的必然指向。他從“2+2 和2×2 均等于 4”這一基礎等式切入,引導學習者對“兩個正整數的和與這兩個數的積相等,求這兩個數?”這一道題進行10種思考。進而提煉出自我探究的核心策略:通過對象(Object)、運算(Operation)、個數(Number)、圖示(Graph) 的變化實現思維拓展。四者英文首字母恰好構成“go on”這一深度思考法則。
葛軍指出,有意義的學習應該是相對慢的,“慢”就是多角度思考,當下DeepSeek 等AI工具為自我深度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撐。他鼓勵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反思,不斷超越。最后,以英國女詩人 C.C. 羅塞蒂的一首詩《I'LL Try》寄語學習者:那個說“我想試試”的小孩,他將登上山巔,那個說“我不成”的小孩,在山下停步不前。“我想試試”每天辦成很多事,“我不成”就真一事無成。因此你務必說“我想試試”,將“我不成”棄于埃塵。
現場互動熱烈,在讀者提問環節,葛軍分享了數學學習的三大策略:其一,保持每日刷題習慣,強烈呼吁一道題做三遍。學霸看似只做了一遍題目,其實做了三遍都不止,若做題時總是依賴老師判分、缺乏“我必正確”的篤定感,便失去了學習自主的意義。其二,實現"一題多解"到"一解多題"再到"一題多題"的知識貫通。優秀學習者的核心能力,在于發現題與題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一類題的底層邏輯,就能覆蓋整個知識點的應用場景,這正是行家與普通學習者的分水嶺。其三,化整為零的破題智慧。所有復雜題目本質上都是簡單題的有機組合,學會將難題拆解為若干子問題,是應對難題的關鍵。
葛軍指出,當前高考愈發注重基礎考查,“高考現在考書,150 分的試卷中,至少125分源于教材內容”,夯實課本內容,便是抓住了分數的基本盤。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陳曦/文 施向輝/攝 顧聞/視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