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婉轉悠揚的昆曲唱腔如清泉流淌,瞬間吸引了眾多讀者駐足聆聽。7月5日,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主辦的《青春“牡丹亭”》新書首發式在江蘇書展舉行。當代報告文學領軍人物何建明、青年作家信世杰作為本書作者,與上海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謝尚發一同亮相,共話昆曲藝術的當代煥新。
鳳凰傳媒副總經理、鳳凰新華董事長秦俊俊,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社長張在健等出席活動,與作者共同為新書揭幕。活動由江蘇鳳凰文藝副總編輯李黎主持。現場,昆山當代昆劇院的青年演員們帶來了《牡丹亭·驚夢》的選段表演,古典唱腔與現代書展的碰撞,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秦俊俊在致辭中說到:“今年3月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點贊青春版《牡丹亭》,強調要充分展示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凝聚力與感召力。作為致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誠心之作,我們希望以此書為載體,吸引更多人了解、熱愛昆曲,并以此為橋梁,向世界傳遞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昆曲發源于昆山,青春版《牡丹亭》在蘇州這片文化沃土上綻放光彩,其曲目、唱詞、服飾之美具有世界影響力。”重返故鄉蘇州的何建明在分享創作緣起時,言語間滿是對家鄉文化的深情。他坦言,此次創作不僅是獻給江蘇書展的禮物,更是一個蘇州游子對故鄉的文學回饋。“一個偉大的作家最動人的作品往往源于對故鄉的書寫。”何建明動情地表示,離鄉多年后回望蘇州,這份對故土的眷戀讓作品更具溫度。他還透露,未來將繼續深耕家鄉題材創作,為這片土地譜寫更多動人的文學篇章。
信世杰則從創作細節入手,揭秘了書中那些不為人知的臺前幕后故事。“我們聚焦一群二十多歲的青年演員,細致描摹他們在編排、創演青春版《牡丹亭》過程中的艱辛、矛盾與堅持。”他談到,創作期間深入蘇州昆劇院開展大量訪談,不同年齡段藝術家對昆曲的獨特理解與傳承熱情,以及編創過程中各方藝術觀點的碰撞與調和,都被完整地記錄在書中。這種對青春活力與古老藝術交融的真實呈現,正是《青春“牡丹亭”》區別于其他作品的獨特之處。
《青春“牡丹亭”》一書為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提供了慢下來欣賞美的契機。謝尚發從文學批評視角深入解讀,他指出,文學走向大眾的形式豐富多樣,昆曲作為高雅藝術與文學的結合,讓傳統文化真正走進了日常生活。在他看來,這本書不僅讓昆曲在當代生活中煥發新生,更傳遞了牡丹亭“情深”的精神內核——真正的青春力量源于文學內部給予的精神滋養。值得一提的是,書中體現的“史”的精神給謝尚發帶來深刻觸動:“兩位作者批閱大量史料,以非虛構筆法還原劇目創作歷程,這種對藝術本真的追求,本質上是對‘史撰精神’的延伸。”
當古老的昆曲唱腔與當代文學書寫相遇,《青春“牡丹亭”》不僅是一部記錄藝術創作的非虛構作品,更是一次傳統文化與青春力量的深度對話。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時代命題下,這本書如同一顆投入湖面的石子,正激起更多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與熱愛,讓昆曲這門古老藝術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耀眼的青春光芒。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姜斯佳
(主辦方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