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風掠過校園
在西華的時光長廊里
那些關于青春、成長與奔赴的故事
正待我們翻開
↓點擊收聽【夜讀】↓
今日主播:西華大學廣播臺 陳金祺
可惜我文筆平平,寫不盡西華四季芳華
——致2025屆學子:
在時光褶皺里與時代共生長
文/電子與電氣信息學院輔導員 劉釗
【卷首·夏至未至】
六月的風拂過懷誠湖面,波斯菊在百日草的陪伴下,輕輕捎來最溫柔的告別。輔導員們站在各自的窗口前,望著即將遠行的你們,心中既有不舍的酸澀,更有由衷的驕傲。西華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訴說著你們與青春有關的獨家記憶。
【中卷·青簡留痕】
可惜我文筆平平,裁不盡四季為詩行。四載春秋原是這般經不起丈量,還記得初見時你們拖著行李箱在梧桐大道上投下細長的影子,軍訓服上的鹽漬尚未褪盡,便已捧著課本在秋光里追趕早八的鈴聲。藝術大樓前的銀杏年復一年地金黃,卻總也藏不住你們在樹影間偷拍的狡黠;食堂二樓的砂鍋騰起的熱氣里,永遠氤氳著辯論賽前的戰術密謀;而宿舍樓下的海棠年年含苞,依舊讀不懂少年人懷抱吉他的淺唱低吟。知識的長階上,你們曾為一道數學題點亮凌晨三點的臺燈,實驗報告上暈開的咖啡漬里沉淀著真理的甘苦。那些藏在西華校園褶皺里的故事終究要化作易班平臺上跳動的畢業季表情包。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2025屆的你們,用體溫焐熱了后疫情時代的校園。你們裹著羽絨服在考研教室奮戰的身影,讓天籟湖的薄冰都蒸騰著熱氣;當AI智能掀起認知革命,你們在學術講座里追問虛擬與真實的邊界,于鄉村振興調研中觸摸土地的溫度,更在“天宮課堂”直播時,把航天夢種進西華藍的蒼穹。你們用B站賬號記錄實驗室日常,用小紅書分享求職經驗,在抖音分享西華校園的點點滴滴——這樣的青春敘事,比任何教科書都更鮮活生動。
【卷末·萬里蹀躞】
可惜我文筆平平,唱不盡驪歌未央啟新程。西華橋畔的月光將最后一次輕撫你們的學士袍,這是最后一次用輔導員的權限“嘮叨”你們了,臨行前請收好這些浸透牽掛的叮嚀。為比賽駐扎實驗室半個月,再也不會有人“嫌棄”地吼一句:回去洗澡剪頭發;踩著單車沖向早八的教室,也不會有人叮囑:要吃早餐啊;發燒到39度時,也不會突然聽見門禁卡“嘀”的一聲,那個人氣喘吁吁背你上急診——可那些體溫37度的牽掛,永遠藏在西華宿舍樓值班室的簽到表里。記得把冰凍的奶茶換成保溫杯泡枸杞,凌晨三點的代碼可以等天亮再跑,那些為趕實驗熬紅的雙眼,終將在某次體檢單的血氧值里沉默——請把健康參數設為人生首位優先級。
要知道北上廣的地鐵能擠散貼身背包,卻擠不碎共同擁有過天籟湖畔月色的羈絆。卓越廣場的經緯線正在延伸成你們闖蕩世界的坐標,正如李白詩云“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愿你們帶著西華烙印,在天地間寫下屬于自己的詩行。驪歌聲起處,西華永是故鄉,萬里蹀躞的歸依,終會抵達星辰點燃的遠方。
【尾聲·長毋相忘】
可惜我文筆平平,寫不盡西華四季芳華。但請相信,當你們在校園P60路公交車的報站聲中最后一次刷卡,帶著“求是、明德、卓越”的校訓走向遠方時,母校的目光會化作碧江的柔波,目送你們駛向星辰大海。請記住:湖畔圖書館永遠為逆流而上的魚群亮著燈,母校的鐘樓會永遠定格你們最青春的倒影。二十來歲的你們,風華正茂,尚未佩妥劍,轉眼便江湖。
愿你們山水萬程,皆要好運,歷經世事,仍棱角分明。此去應多明月色,歸來仍是少年郎。愿你們都能成為照亮時代的星火,讓母校以你們為榮。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
西西看學院
點擊藍色字段了解學院
(字體顏色為灰色的學院正在更新中)
丨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丨 丨 丨 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丨 音樂與舞蹈學院 丨
出品 | 西華大學學生傳媒中心
作者 | 電子與電氣信息學院輔導員 劉釗
主播 | 廣播臺 陳金祺
整理 編輯 | 雷摯伶 吳靜
編審 | 陳彧 雷為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