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藝術界“老法師”李向陽近日辦起新展——亮相上海叁柒貳叁美術館的《色見?李向陽》。近年來,這位藝術家畫了頗多帶有“抽象”特征的意象油畫,但此次展覽似乎卻是一個難以定義的展覽,不是繪畫展,也非抽象展,不是傳統展,甚至不能說就是當代展。
腳手架、安全帽、黑垃圾袋、白測試棒……展覽現場除了畫作,更多的是五花八門、相互離合的物料,它們都是李向陽一生親歷的物證。這是由李向陽跨越二十余年、色彩傾向十分明顯的七件作品而衍生而來的展覽,既可謂藝術家七十二載人生的視覺自傳,更是一場以色彩解構生命、克服偏見的精神探索。
此次展覽的策展人李曉峰告訴記者,稱為“色系列”的七件作品,組成了李向陽以“色”認知的七個篇章:“紅”是他的“歷史篇”,也是他的榮譽榜;“綠”是他的“性格篇”,也是他的人生自律;“黃”是他的“道德篇”,連著他的憂患;“藍”是他的“文化篇”,帶著他的希望;“黑”是他的“哲學篇”,朝向深邃的思考;“白”是他的“健康篇”,糾結著圣潔的理想;“紫”成了他的“生命篇”,展現生命的質疑,人類就是在質疑中成長。
“我的‘色見’,只是視網膜中存留的、零零碎碎的沿途風景而已。”李向陽說。據他透露,此次展覽的展品絕大部分沒有公開露過臉。它們中的每一件、包括每一件的每一次改變,都緣自生命旅途中的遇見。并且,它們所使用的材料和物件,都是自己熟悉的、經歷過或使用過的,無論奢儉貴賤。
向來不在乎“當代不當代”的李向陽,讓繪畫、裝置、圖片、影像、現成品、綜合材料等變成為我所用的“十八般武藝”,無所顧忌的拿來主義,難以定義的多重面貌,使軍旅出身的他為此涌現出一股難以形容的快感與滿足感。李曉峰說,是“藝術圈”最風起云涌的年代,讓身為美術館館長的李向陽叱詫風云間看見了千差萬別的多元世界,更把認清世界、認清自己當成藝“見”指向。李向陽以“見”命名了多回個展,回回相見,都是為了克服人類的偏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