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三伏天“瘦身”到30天,熱勁兒卻比往年更兇。今年夏至6月21日,第三個庚日7月20日入伏,初伏中伏末伏各10天。老輩人說“夏至無雨三伏熱”,可今年夏至晴雨還沒定,莊稼人心里直打鼓。
國家氣候中心說今夏大部氣溫偏高0.5℃–1℃,長江中下游或有15-20天超35℃。
北方更邪乎,局地可能沖上40℃,夜里最低溫都28℃–30℃,熱得睡不著。農(nóng)諺講“母伏”該爽點,科學(xué)卻敲警鐘,熱力不容小視。
種玉米的老張蹲地頭嘀咕:“三伏短了,咋還更熱?老理兒和新科技到底聽誰的?
”再看南方,2024年高溫榜早露苗頭,重慶77天高溫登頂,江北、九龍坡曾飆43.6℃。
浙江金華69天高溫,宜昌64天、瀘州66天,熱得像比賽“煮”人。四川南充、江西贛州、福建福州、浙江杭州,2024年都有超57天艷陽高懸。傳統(tǒng)“四大火爐”只剩重慶、武漢撐場,北方盛夏滾燙,卻比不過南方濕熱蒸桑拿。
高溫不只是曬得慌,北方干旱威脅玉米、小麥,南方高濕讓水稻病蟲害直往上躥。種大棚的李嬸把遮陽網(wǎng)翻出來擦了三遍,就怕伏天烤壞菜苗。
露天種地的王大爺疏通水渠,念叨“伏里天干,多存點水總沒錯”。城里更難熬,空調(diào)24小時轉(zhuǎn),夜間28℃的“桑拿房”,老人孩子直喊悶得慌。有人調(diào)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現(xiàn)在成了“上有蒸籠,下有烤房”。
高溫天數(shù)多,體感溫度更高,中暑風(fēng)險比往年翻了倍。厄爾尼諾、熱島效應(yīng)、大氣環(huán)流湊一塊兒,這熱是“多重暴擊”。三伏天短了10天,熱度卻更集中,中伏趕上大暑,7月30日到8月8日最煎熬。
有人問:“閏六月會不會更熱?”農(nóng)諺說三伏天數(shù)和閏月沒關(guān)系,可體感上更難受。過去10年都是40天伏天,今年突然30天,老百姓反而更緊張——天數(shù)短不代表熱度低。
老話說“未雨綢繆”,現(xiàn)在得提前備綠豆湯、遮陽帽,莊稼地該澆水的澆水,該遮陰的遮陰。但到底咋應(yīng)對最管用?
有人說多喝鹽水,有人說早晚干活,說法不一。
高溫不是氣象數(shù)字,是莊稼葉兒打卷兒的渴,是老人后背的汗,是孩子哭著要冰棍的急。南北氣候差異在這個夏天格外明顯,長江以南用一個個炙烤的日子,把真實的熱攤在眼前。接下來幾天,副熱帶高壓還會加強,南方部分地區(qū)可能再沖40℃,北方高溫也不會停。
您家準(zhǔn)備咋過伏天?
是囤涼席還是修空調(diào)?地里的莊稼有啥保苗招兒?
天氣預(yù)測有變化,具體還得看當(dāng)?shù)貧庀蟛块T實時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