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晉州市東里莊鎮彭光村的鮮桃種植園,農民忙著采摘鮮桃,供應市場。
↑晉州市總十莊鎮莊合寨村的李子園里,果農正在整理李子。
七月的晨光給石家莊鄉村鍍上一層鎏金。
晉州葡萄園里,紫瑪瑙般的葡萄在藤架下晃悠,果農踮腳采摘時草帽滑落,露出眼角笑紋;鄰近的番茄大棚中,紅寶石般的果實綴滿枝頭,農婦們挎著竹籃輕旋藤蔓,指尖沾染的汁水在陽光下泛著蜜色光澤。田壟另一側,翡翠色的黃瓜頂著嫩黃小花掛滿支架;盆景培育大棚內,老師傅手持剪子精心修剪枝葉,造型各異的樹樁在水霧中愈發蒼勁雅致。直播間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鄉村公路上滿載農貨的貨車魚貫而行。
石家莊正以特色產業為筆,在希望的田野上勾勒出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生動畫卷。
果蔬大棚“繪豐收”
田園里藏著“致富夢”
眼下,我市各地果蔬大棚迎來豐收季,大棚種植戶搶抓農時采摘西紅柿、黃瓜等果蔬,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鹿泉區上莊鎮大宋樓村大宋孺子牛采摘種植園內,大棚內一排排秧苗排列整齊,藤蔓上掛滿了沉甸甸、紅彤彤的西紅柿。
果農們則是在大棚內忙著剪果、盛筐、分揀、裝箱,一派忙碌景象。
據介紹,該種植園于2023年11月投入運營,占地60余畝,其中西紅柿種植區占29畝,其余部分計劃建設種植研學區。
“在西紅柿秧苗的選擇上,我們轉了好多個地方,包括周邊藁城、行唐以及山東壽光等地的種植基地。經過層層篩選,最終確定‘口感3號’品種。”大宋孺子牛采摘種植園負責人蔣立航說,目前西紅柿剛剛上市,大家普遍反饋這一品種口感細膩、甜度高。
大宋樓村地理位置優越,緊鄰南二環西延,交通便利。多年來,該村以特色種植為引領,逐步形成了一個以南果北種的甜甘蔗、高品質西紅柿等優質農產品為主的農業產業園。
“顏色蔥綠鮮亮、口感清脆甜潤……”近日,在藁城區貫莊村黃瓜交易市場,一車車嫩綠的黃瓜將被運往全國各地市場。看到眼前這一幕,農戶臉上滿是笑意。
貫莊村是當地有名的黃瓜種植專業村,全村90%以上的農戶依托大棚種植黃瓜,種植面積4000余畝,帶動周邊十余個村莊從事相關產業。
近年來,該村通過打造生產基地、引進種植技術、創新銷售模式等,逐漸形成了育苗、種植、銷售一條龍產業鏈。
“近年來,我市深入推進蔬菜產業提質增品工作,不斷豐富群眾‘菜籃子’,下一步,還將穩步擴大設施面積,面向京津高端市場,穩定西紅柿、黃瓜、葉菜類及西(甜)瓜生產供應能力,擴大新、特、優蔬菜生產,著力提高元氏芽球菊苣工廠化生產、無土栽培及水培菜生產占比。”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食品產業“大變身”
小食材做出大文章
一直以來,石家莊不斷鞏固擴大休閑食品等重點產業鏈優勢,引導企業在細分領域和特色產品方面深挖潛力,向下游延伸,逐步擴大市場規模。
在外發展多年的同福集團總部遷回家鄉。在同福大健康食品城中央廚房,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每天生產饅頭300萬個、學生營養餐10萬余份、標準化即食粥10萬余份。
小作坊變身現代化工廠。河北馬家麥坊食品有限公司饃片生產車間,一條U型全自動生產線上,一根根饃條經過蒸制、冷卻、切片、烘烤,變成一塊塊金黃誘人的饃片新鮮出爐。該公司將小饃片發展成了年產值上億元的大產業。
從原料到商品、從田間到舌尖……在石家莊,小麥、谷子、大豆等農產品,通過龍頭企業強鏈條、科技賦能深加工,經歷價值蛻變,變身富民產業。
從迎合需求,到引領消費,一些食品企業主打“營養美味、純天然無添加”,推出健康食品。欒農食品選用優質黑芝麻與天然蜂蜜,經過傳統工藝制作的“岳記磨方”黑芝麻丸,成為許多養生達人健康飲食生活的標配。河北華泉食品有限公司以趙縣雪花梨為基礎原料,輔以新疆灰棗、寧夏枸杞、有機銀耳等高溫精燉的“滋梨堂”烤雪梨,上市即爆火。
石家莊鼓勵老字號食品企業在傳承中創新,打響特色品牌,不斷擴大“石家莊味道”影響力。
綠植盆景“新風景”
方寸間長出“錢”景
在元氏縣馬村鎮的企業聚集區,有一處古樸雅致的小院,院內有上萬株造型各異的特色盆景,有的自然靈動,有的舒展悠遠,更有的雄奇險峻,置身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這一株每天澆水不能低于兩次,侍弄好了就是院子里的又一個寶貝。”小院的負責人劉鵬遠說,他自2017年注意到盆景盆栽行業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多次赴日本和江浙滬等地考察學習,不久就創辦了石家莊植也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始了與盆景盆栽植物的相處和研究。
盆景既考驗種植技術又考驗造景手藝。在小院的一角,一名造型師傅正沿著松樹枝條的走勢,將鋁絲緊貼枝丫,邊捋邊綁,順勢將枝頭下壓……“現在拗的造型是懸崖式,整體像瀑布一樣半垂下來。”劉鵬遠告訴記者,造型有懸崖式、臨水式、叢林式等5-6種,一株成品需培養2-6年不等,其間多次造型,每次造型需1-5天不等。
一株盆景是一處風景,迎來發展新“錢”景。如今,植也盆景園有松、柏、楓、杜鵑等十幾個珍稀樹種,上百年樹齡的盆栽不在少數。
“我們一般都是通過線上直播將盆景銷售至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每天都有不少訂單。”劉鵬遠說,“未來將進一步擴大規模,實現盆景綠植批量化生產,讓更多帶有河北特色的盆景暢銷全國,走出國門。”
在鹿泉區黃壁莊鎮田村千匯多肉基地,負責人張志遠正在為新一批產品的銷售作準備。棚內各色小巧玲瓏、萌態十足的“肉肉”像集合好的隊伍一樣,整齊地立在方形塑料格子里。張志遠和他的員工正在棚里忙碌,小心翼翼地照顧這些可愛的“植物精靈”。
歷經9年深耕,基地多肉植物的品種越來越多,產量越來越高。由于多肉葉插繁殖上量快、生長周期短、市場需求足,所以多肉植物可以實現全過程銷售,從小種苗、小盆、中等盆到老樁每個階段都可以售賣。通過批發零售和電商平臺,張志遠的多肉產品銷往全國各個省份,如今小小多肉已經變成了年產值近50萬元的大產業。生產規模的擴大,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長期工作崗位。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產業。如今的石家莊市,廣袤鄉村,一個個看似普通的特色產業正變成鄉親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成為鄉村振興的推動器。(記者 杜倩倩 記者 張曉峰 攝)
(石家莊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