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6年7月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運輸機運-20正式列裝空軍航空兵部隊,我國成功躋身于世界上少數幾個能自主研制200噸級大型機的國家之列。運-20列裝空軍,標志著國家大型飛機重大科技專項和我國遠程投送力量發展取得里程碑式進展,對國民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帶動國家科技進步和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2020年4月24日,運-20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唐長紅為運-20飛機首次出國執行任務題詩:“英雄一諾抵萬金,鯤鵬展翅出國門。千錘百煉酬壯志,吾輩健將彰軍魂。”
2013年1月26日,我國自主研制的首款大型運輸機運-20首飛。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曾動情地回憶首飛的一幕:“50米寬、100多噸的龐然大物,飄然而起,聲不大,很輕盈。”那天,一小時后,飛機落下,萬人歡呼流淚。唐長紅抓過紙筆疾書:背負青天,振雙翼,飄然騰飛。看大地,一片歡騰,萬人落淚。承載中華崛起夢,凝聚志士壯國心。兩千日,瘦了多少身?情無盡……
首架轉場交付的運-20運輸機騰空而起
來源 | 新華社
英雄一諾抵萬金
中國的國防政策與安全形勢決定了中國空軍的航空運力,必須能滿足積極支援經濟建設的同時,又能擔負起保衛領土領空等的軍事后勤保障和快速反應要求的任務。因此在2006年初,“發展大飛機”作為國家決策被寫進《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一五”規劃發展綱要》。2007年6月20日,運-20正式立項,代號“072工程”。
大型運輸機是指起飛總重量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型、民用型。現代大型運輸機的航程已達數千甚至上萬千米,基本可實現跨洲際部署。經空中加油后,可實施全球輸送。
2007年7月,唐長紅受命出任運-20飛機總設計師。“強國需重器。大飛機是我國堪稱大國、強國的重要標志之一,中國一定要具備自主研制能力,一定要有自己的強大航空運輸能力。”接到任務之時,有著30多年飛機研制經驗的唐長紅就在心里下定了決心。
“大飛機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夢想,是航空工業追求了幾十年的目標,再難也要做!我們有信心讓它在國際舞臺起飛,履行好國家賦予的使命!”唐長紅對國家作出莊嚴承諾。
唐長紅
來源 | 央視新聞
千錘百煉酬壯志
運-20的研制被認為是中國航空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5年首飛、8年交付使用,達到了“30年不落后、50年可用”的研制要求。
唐長紅親歷了運-20飛機的研制,曾有國外同行問唐長紅:“這樣的奇跡你們是怎樣做出來的?”他回答:“它的密碼真諦就在于,自立自強、自主創新。我們想爭一口氣。”
運-20作為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采用常規布局,懸臂式上單翼、前緣后掠、無翼梢小翼,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超過66噸,最大時速≥800千米,航程大于7800千米,實用升限13000米,可在復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航空運輸任務。
研制一架大型運輸機,是對一個國家基礎工業和整體科技水平的“集體考試”。為了早日研發成功,唐長紅和他的團隊經常工作到深夜,有時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題,甚至通宵不眠不休。
唐長紅(右1)在制動分公司指導解決技術難題
來源 | 中國產經雜志
作為總設計師,唐長紅的工作千頭萬緒,他恨不得把每一分鐘都掰成兩半來用。在一次吃飯時,他突然想到了某個技術問題,于是對著服務員大喊:“拿點紙來!”不明就里的服務員拿來了一疊餐巾紙。唐長紅卻全然不覺,就在餐巾紙上推導起了公式。在一同吃飯的同志們驚詫的目光中,唐長紅硬是靠著幾張餐巾紙,解決了這個困擾他多日的技術難題。
“要想把飛機安全送上天,我們畫的每一條線,出的每一張圖,每一份技術報告,提供的每一條曲線,每一個數據,都必須有根有據,不能有任何馬虎。”這是唐長紅總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正是這份嚴謹,保證了運-20在各個方面的出色表現,更以66噸的最高載重量,躋身全球十大運力最強運輸機之列。
唐長紅團隊用無數枯燥的圖紙、程序、試驗、報告和方案組合成夢想的翅膀,終于把運-20成功送上藍天。他們先后攻破了很多技術難關,唐長紅說:“我們把六大領域的技術,劃分為400多個關鍵技術,在研制過程中一一按期突破。”
“作為一名航空的科技工作者,我深深地體會到,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實質上就是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想用就有,想干就能。我們已經踏上高水平科技發展的萬里征程,在打造大國重器的征程上,我們探索創新的步伐不會停止,航空報國、不負重托,我們必須也一定能為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唐長紅說。
鯤鵬展翅出國門
運-20有個響亮的正式名字——“鯤鵬”,但唐長紅還是喜歡用“胖妞”來稱呼這個胖胖的大家伙。他說,在大飛機設計上,把機體做寬做大是有技術難度的,我國第一款大型運輸機就能“胖”,這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2016年7月6日,起飛重量為200噸級的運-20“鯤鵬”以灰色涂裝亮相,正式“參軍”。“展翅從茲去,藍天任搏擊。”正如唐長紅在壯行詩中的期待,運-20的正式列裝是我國形成遠程投送能力的新起點,也是國產大型運輸機研制工程的一個新起點。
從大漠高原,到碧浪飛沙,從領銜受閱,到練兵備戰,從緊急抗疫到國際人道主義援助,“鯤鵬”用它的鐵翼,在祖國的山川,世界的遠海,交出了亮眼成績單。目前,運-20的航跡已經遍布亞洲、非洲、歐洲、大洋洲,展現了大國使命和大國擔當。
唐長紅認為,一個人一生應該做“一件半”事:第一件事,把手頭工作干好;還有半件事,為長遠發展做好鋪墊。作為科研人員,不能僅僅滿足于現狀,更要著眼未來。即首先要把手頭的工作做到最好;其次要為未來的更好發展積蓄力量和技術。
2025年6月15日,經歷近6個月的拆解、轉運、安裝后,運-20的物理樣機正式落戶西北工業大學長安校區。這架運-20物理樣機將化身“科研神器”,為科研人員提供真機實操平臺,還會定期開啟“科普模式”,面向公眾開放航空講座,講述“5年首飛、8年交付”背后藏著的“鯤鵬”故事,講述航空人攻堅克難的感人過往。
作為西北工業大學校友、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也來到現場,他勉勵學子們:“路再遠,只要矢志前行,必將至。天再高,只要振翅高飛,總能飛到更高更遠的地方。”
審核專家:《航空知識》主編王亞男
參考文獻:
[1]鯤鵬直上九萬里——我國自主研制首款大型運輸機列裝紀實[N].新華社,2016-07-06.
[2]讓大飛機翱翔藍天——記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型號總設計師唐長紅[J].中國產經雜志,2023-05-18.
[3]唐長紅:創新永不止步[N].陜西日報,2024-07-30.
[4]運-20總設計師唐長紅:完成人生的“一件半事”[OL].中國工程院官網,2025-01-13.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