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集結與戰前準備
1978年12月10日,這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43軍接到中央軍委和武漢軍區下達的命令,要求在1979年1月10日前,通過鐵路輸送的方式,將部隊調往廣西扶綏、崇左地區集結,歸廣州軍區指揮,為執行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任務做準備。
命令就是號角,43軍迅速響應,即刻展開部隊的擴編工作。在短短12天內,展現出了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和高效的執行能力。128師和129師由乙種師成功擴編為甲種師,戰斗力得到了極大提升。127師也按照戰時編制,增編了部分勤務保障分隊和火器分隊,使得全軍所有部隊都達到了齊裝滿員的狀態,如同一把磨得鋒利的寶劍,整裝待發。此時,參戰總兵力達到了40890人,他們帶著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等待著戰斗的號角吹響。
陸軍第43軍有著輝煌而悠久的歷史。它的前身是東北人民解放軍第6縱隊,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發展壯大。1948年11月17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3軍;1952年7月5日,改稱海南軍區兼第43軍;1961年8月9日,該番號撤銷;1968年9月在廣西柳州復建;1969年10月移防河南,改隸武漢軍區,擔任全軍戰略預備隊任務,代號33700部隊。這一系列的番號變更和任務調整,見證了43軍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要使命和貢獻。
此次參加對越作戰,43軍擁有一支經驗豐富、能力卓越的領導班子。軍長褚傳禹、政委趙雙選、副軍長王永勤、俞梅生、房揚達、張萬年、副政委魏疆、張相閣、參謀長王敏學、政治部主任劉文山等主要軍師干部,他們憑借著豐富的軍事經驗和卓越的領導才能,帶領著部隊踏上了保家衛國的征程。下轄的127師(師長張萬年兼、政委蔡春禮)、128師(師長孔憲禮、政委張慶德)、129師(師長鮑德金、政委李曰文)、炮兵團、高炮團、坦克團,各部隊分工明確、協同配合,為戰斗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部隊從12月22日開始行動,按照127師、軍部和直屬隊、128師、129師的序列,分編81個列車梯隊,從河南各駐地陸續出發。在漫長的行程中,戰士們克服了重重困難,跨越了2020公里的路程,于1979年1月8日全部安全抵達指定集結地區。進至邊境之后,部隊并沒有絲毫懈怠,利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了緊張而有序的臨戰訓練和戰前各項準備工作。他們針對越南的地形地貌、氣候條件和越軍的作戰特點,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提高了部隊的戰斗力和適應能力。
戰役部署與作戰行動:按照廣州軍區前指的戰役部署,43軍分別在兩個方向上執行作戰任務,猶如一把張開的大網,對越軍形成了有力的包圍態勢。軍部率127師、128師、炮兵團、高炮團進至寧明、愛店地區展開,準備在祿平、諒山方向作戰;129師和坦克團進至龍州地區展開,配屬42軍,準備在七溪、東溪、復和方向作戰。
戰役第一階段(1979年2月17日 - 26日)
寧明方向
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正式打響。在寧明方向,127師猶如一支猛虎,以2天的時間殲滅了支馬、龍頭地區之敵。他們在戰斗中不畏強敵,奮勇向前,充分發揮了部隊的戰斗力和戰斗精神。隨后,部隊轉入防御、清剿殘敵,鞏固戰斗成果,防止越軍的反撲。128師則以1天的時間殲滅了540高地、長條山地區之敵,展現出了強大的突擊能力和戰斗效率。爾后,128師奉命回國集結于長橋地區,轉為軍區前指預備隊,待命執行任務,隨時準備投入到新的戰斗中。
龍州方向
在龍州方向,坦克團主力(欠3營)配屬42軍126師,在戰斗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們以2小時55分的時間攻克了石安縣城東溪,為42軍主力沿四號公路向高平實施快速突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坦克3營配屬42軍125師從水口向復和方向出擊,與步兵密切配合,殲滅了復和之敵,為整個戰役的推進做出了重要貢獻。129師首先攻占靠茅山、班腮地區,爾后在七溪西北12公里的隆派附近截斷了4號公路,控制了要點,構成對外正面,保障了42軍主力進攻高平的左翼安全,如同一個堅固的盾牌,守護著主力部隊的側翼。
戰役第二階段(1979年2月27日 - 3月12日)
127師和128師于27日7時發起攻擊,猶如兩把利刃,直插越軍的防線。28日,他們占領了祿平縣城和附近各高地,將戰線推進至奇窮河北岸,對越軍形成了強大的壓力。隨后,部隊控制各個要點,抓緊搜剿殘余越軍,鞏固已得陣地,防止越軍的反攻。與此同時,386團和387團分兩路對七溪實施鉗形突擊,于當天中午攻占預定目標,隨即轉入分片清剿,擴大戰果,進一步壓縮了越軍的活動空間。
3月1日,128師以382團和383團3營兵分三路上公母山,搜剿巴散之敵。在戰斗中,戰士們不畏艱難險阻,克服了惡劣的地形條件和越軍的頑強抵抗,于4日占領預定目標。經過2天的搜剿,殲敵一部,沉重打擊了越軍的有生力量。
3月3日,軍區前指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命令43軍以一部兵力越過奇窮河,攻占迷邁山,與55軍過河部隊共同造成進逼河內的態勢。這一命令下達后,43軍部隊迅速行動。4日8時,380團向迷邁山越軍陣地側后實施多路攻擊,戰士們冒著槍林彈雨,奮勇沖鋒,于11時25分占領主峰。隨后,在381團一部協同下對迷邁山周圍進行了搜剿,擴大了戰斗成果。同一天,奉軍區前指命令,386團2營從那杭出發,沿四號公路南下,準備配合161師攻殲脫浪之敵。當部隊前出至吊卡山口時,得知脫浪已經被161師攻占,該營奉命回撤,于4日黃昏分返回原陣地。
5日12時30分,128師383團1營在炮兵支援下,強行徒涉奇窮河,以掏心戰術向班崗發起進攻。在背水作戰的不利條件下,戰士們毫不畏懼,勇往直前。經過4個半小時的激烈戰斗,將越軍338師462團9營11連全部殲滅,創造了背水作戰條件下,在敵人防御體系內成功殲敵一部的范例,展現了43軍部隊頑強的戰斗意志和卓越的戰斗能力。
回撤行動與戰斗成果
3月6日,43軍開始回撤。在回撤過程中,越軍多次以營連規模兵力實施反撲,試圖對43軍部隊進行追擊和報復。127師和128師分別在390高地、休慶、班坑和612高地、柯來南側高地、巴當東南側高地阻擊尾隨追擊之敵。戰士們在戰斗中奮勇殺敵,先后共殲敵1000余人,沉重打擊了反撲的越軍。他們的英勇表現受到了軍區前指兩次通電表揚,為部隊贏得了榮譽。軍主力于3月12日,129師于3月16日全部撤回我國境內。
從戰斗發起到回撤完畢,歷時24天至28天。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時間里,43軍部隊取得了輝煌的戰斗成果。基本殲滅越軍1個團另5個營(諒山省123團、338師462團9營、321師155團6營,諒山省199團1營和獨立9營,祿平縣獨立營),大部殲滅越軍3個營(338師462團8營、461團4營、諒山省長定縣獨立營),部分殲滅越軍5個營(338師461團5營、公安12團3營、諒山省199團2營、3營和特工營)。共殲滅越軍5269名(戰績在參戰的9個陸軍軍中排名第5),其中擊斃4991名、擊傷177名、俘虜101名。繳獲步機槍1297支,各種火炮65門,40火箭簡180具,各種車輛25臺,電臺27部,各種子彈190余萬發,各種炮彈1萬多發,地雷近2萬個。
然而,勝利的背后是巨大的犧牲。43軍自身傷亡和失蹤2339名,其中陣亡528名,負傷1806名,失蹤5名。這些英勇的戰士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領土完整,他們的事跡將永載史冊,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戰后榮譽與精神傳承
戰后,43軍共有6個單位、8名個人被中央軍委授予榮譽稱號。軍坦克團1營為“英雄坦克營”,他們在戰斗中勇往直前,發揮了坦克部隊的強大突擊作用;127師379團9連為“能攻善守英雄連”,在攻防戰斗中都表現出色;128師384團1連為“攻堅英雄連”,在攻堅戰斗中不畏艱難,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敵人的堡壘;129師385團1連為“突擊英雄連”,以勇猛的突擊行動為戰斗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129師385團6連為“遵紀模范連”,在戰斗中嚴格遵守紀律,展現了良好的軍人風貌;軍坦克團1連為“英雄坦克連”,在戰斗中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表現出了頑強的戰斗精神。
127師381團7連戰士吳建國烈士、127師381團9連班長郝修長烈士、128師383團7連副班長黃吳榮、128師384團8連戰士丁化國、129師385團1連排長韓永民、129師385團7連副班長曹保勤烈士被授予“戰斗英雄”稱號,他們在戰斗中舍生忘死,奮勇殺敵,為國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29師385團2連衛生員謝君生為“戰場救護模范”,在戰場上不顧個人安危,積極救治傷員,挽救了無數戰友的生命;129師386團9連副班長侯滿厚為“爆破英雄”,在戰斗中勇敢地執行爆破任務,為部隊的前進開辟了道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3月3日的《解放軍報》第一版以近二分之一的版面,發表了通訊員劉欣生、孫鳳讓、陳漢初,記者李啟科寫作的戰地通訊《新一代最可愛的人——寄自廣西邊防前線某部》。這篇通訊報道了前線將士舍生忘死、英勇作戰的情況,里面采訪的3位干部戰士全部來自127師379團,他們分別是1連1排長劉成乾、2營副營長黃權國、1連火箭筒2班班長張杰。報道在篇尾寫道:“我們的邊防戰士沒有辜負人民的期望,他們像當年赴朝作戰的中國人民志愿軍一樣,是我們新一代最可愛的人。”這篇通訊迅速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引起強烈反響,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的指戰員由此被稱為“新一代最可愛的人”,這是379團,是127師,是43軍無上的光榮。
陸軍第43軍在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以頑強的戰斗意志、卓越的戰斗能力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為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事跡和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成為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在新時代,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他們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我們要銘記這些英雄們的功績,讓他們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閃耀著光芒。同時,我們也要珍惜和平,因為和平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努力維護國家的和平與穩定,為國家的發展和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以這些英雄為榜樣,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勇于擔當,敢于拼搏,為實現國家的富強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努力。我們相信,在這些英雄精神的激勵下,我們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總之,陸軍第43軍的這次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不僅是一場軍事上的勝利,更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和傳承。它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軍人的英勇無畏和愛國情懷,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我們要永遠銘記這段歷史,傳承和弘揚43軍戰士們的精神,讓他們的故事成為我們前進道路上的動力源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