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把它拆了重建還是花錢維護?這是很多老街老房子都比較尷尬的問題。
幾百年的房子拆了當然可惜,但是要維護錢從何來?開發還有意義嗎?
柞水縣石鎮老街并不偏僻,就夾在國道和高速路中間,東邊就是綠水長流的乾祐河,從北往南流去。
但是旁邊的高樓把這條老街團團圍住,要不走進小巷子里,真是發現不了。
山里的老街不多了,每一條老街都是稀罕物,
說起來石鎮自古以來都是一個交通要道,是一個商貿繁榮的地方。
不管是沿著乾祐河的乾祐河道還是翻越小木嶺的云蓋寺道,都是從石鎮出發,石鎮是柞水到鎮安兩條古道的匯合點。
我就是從鎮安云蓋寺翻越小木嶺到這個地方的。
石鎮古稱石嘴子,唐朝的時候就在北面建碧霞宮,清楚乾隆年間,湖北麻城、黃崗商人集資,改碧霞宮為帝君廟,后在廟前建戲樓一座。每年二月初二為盛會,唱大戲三日。
不過這個戲樓早就沒有了。
民國29年(1940),有人寫的《鎮安柞水經濟調查》中載:“石嘴子鎮在縣城南三里,西南一路,可至云蓋寺,轉赴鎮安或安康;東南一路,可直達鎮安。
民商住戶百余家,內計商人四十八戶,飯店性質為多,藥鋪四家,行店五家。大峪口騾馬可以通行,亦以石嘴子為站。每旬一、四、七為場(集日),交易布匹、食鹽。省稅局在本鎮有分所,國貨產銷合作社亦分設于本鎮,收運土產。”
現在老街并不長,一百多米,但是能看出來,這里以前都是商鋪,大門口都有鋪板,前店后場,以前的商業街都是這樣。
這里也是水陸碼頭的交匯點。
唐代開通柞水(乾佑河)水運,曾在今石鎮屬船灣處設停泊點,平均日停泊小舟30余艘。明清兩代,湖北麻城、黃崗等地人乘水運之便在石嘴子開設店鋪,集市日興。
1958年修建的西安經商縣、山陽、鎮安通柞水的公路,經石鎮后街;1966年修建的商柞公路南線和1969年修建的商柞公路北線亦通過石鎮后街。
隨之,后街漸次興旺。至1992年,公路經石鎮可通西安、商州市、鎮安、旬陽、安康和縣境鳳鎮、紅巖寺、蔡玉窯、營盤。
現在的柞水客運站就在石鎮旁邊,并不在柞水縣城中心。
不過這條老街確實落寞了。
抬眼望去,門上都貼有危房的通告。確實,房子已經破敗,老街的房子幾乎沒有人住。
個別開門的,也是在房子里面存放著一些雜物,把這里當做庫房。
老街上沒有人,即使來個人,也是到這里取個物件。
這樣的老街村子很尷尬:一方面這里面二三百年的房子不少,都是很稀少的,從歷史研究方面看有保護的必要。
但是另一方面,老街的保護需要投入的太多,開發旅游還不如重新建一個仿古街花費少。而且這幾年的古鎮也不見得能吸引游客。
所以這樣老街也就只能隨著歲月的流逝,這么一步步的塌敗乃至消亡。
從整體上看,石鎮老街還是很完整的。
鎮安云蓋寺名氣很大,但是云蓋寺老街已經是舊瓶裝新酒,游客稀少,像石鎮老街這么完整,陜南一帶的確少見。
偶爾見到幾個人說,現在老街的人早就搬到國道旁邊住了,很多人住到旁邊的高樓上了。
說實話,要是說生活的舒服,新房子自然是比老房子好。
老街人對這里也有意見:一方面不讓拆了重蓋,一方面又不進行改造。
這里停止了對基礎設施進行建設,就這么荒廢下去也不是事兒。
昔日繁華熱鬧的商鋪早就被新街道新房子替代了,留下來的這老街老房子如何處理,就是一個難題。
走到老街頭,看看旁邊的高樓街道,車水馬龍,和老街的落寞,真是兩個世界。
石鎮是千年要津,現在旁邊依舊熱鬧,難得留下這么一個老街,是拆了重建還是保護開發,都是一個難題,你說呢?
云水終南:信步荒野,訪路探幽,鄉俗俚語,負暄問道。走向山林鄉野,探索身邊美景,感受民情風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