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幾年中美關系愈發緊張,臺海問題成了雙方博弈的火藥桶,美國那是小動作不斷,派軍艦、軍機到臺海附近晃悠,還拉攏盟友搞軍演,明擺著向中國施壓。
中國態度堅決,在領土主權問題上沒有商量的余地,絕不允許美國干涉,俄羅斯媒體卻突然發聲,說要是臺海真打起來,光靠解放軍可能應付不來,得再添一股力量。
大家都好奇,這 “另一股力量” 是啥?背后又有啥戰略意圖?
最近臺海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甚至可以說已經“燒紅了”,美國這次不只是嘴上說得兇,是真的在動手做準備,他們的軍力不是只靠幾艘航母撐門面,而是動用了整個全球作戰體系,這個體系有多嚇人?
航母、核潛艇、F-35隱形戰斗機,光這些還不夠,他們還有遍布全球的海外基地、完整的后勤系統和指揮網絡。
更關鍵的是,美國搭建了一個能在幾小時內下達打擊命令的“全球打擊網”,一旦出手就是全鏈路、快節奏、高精度,專打你措手不及。
更麻煩的是,美國從來不會單獨作戰,一旦真打起來,日本會立刻派出掃雷部隊負責開路,韓國負責后勤補給,澳大利亞負責外圍牽制,印度則趁機在其他方向攪局。
這不是一場單挑,而是一群人提前設計好的圍攻戰,目的是第一時間搞癱你指揮系統,把你的反應速度拖垮。
雖然解放軍這些年武器裝備提升很快,從導彈到無人機再到電子戰系統都有了長足進步,但俄羅斯方面一些軍事專家也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不是光有好裝備就夠了,還得看有沒有實戰經驗。
不少人提到,中國解放軍已經很長時間沒經歷過大規模實戰,反觀美軍,每年都有大量演習,動不動就在中東、亞太地區開展軍事行動。
這種經驗差距,看似是“軟實力”,但放到戰場上就直接決定一個部隊的決策速度、協同效率和生存能力。
在現代信息化戰爭里,誰的反應快、判斷準、執行狠,誰就能先下手,而實戰經驗,正是拉開差距的決定因素,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
美國在臺海問題上準備的是“閃電戰”,想要靠速度和精準打擊,在最短時間內壓制中國,快速拿下關鍵節點,但中國的回應思路是另一套:你要快我就拖,拖到你受不了,拖成一場硬碰硬的消耗戰。
這不是光喊口號,中國是真有底氣跟你拼后勁的,中國的工業體系強得嚇人,不是說生產力強,而是全鏈條、高密度、反應快。
從汽車廠改裝成軍車線,到軍工廠晝夜開工,從導彈產線到芯片備份,中國有能力迅速轉入戰時生產狀態。
而且這些工廠遍布各地,不是集中的一個點,打掉一個地方,還有其他地方馬上頂上來,這是典型的“分布式工業體系”——彈性強、修復快、替代能力高。
中國有個本事是美國比不了的:超牛的人力調動能力,咱們可不只靠軍隊,民兵、預備役、退伍軍人,還有志愿力量全算上,一有事兒反應快,能照顧到各個角落。
哪怕是沿海普通市民、路邊的大爺,只要手機一拍、信息一報,就成了“情報網”一部分。
更別提全國快遞體系、鐵路網、高速公路,平時是民用,一旦有需要就能迅速改成戰時后勤通道,打仗打到后期,比的不是誰第一發導彈射得準,而是誰能連續打、打得起、打得久。
一旦戰事被拖入中后期,中國就像一臺超大規模的戰爭發動機,既能打,又能熬,還能持續供血,這不是簡單的對抗,而是系統能力的全面較量。
中美對抗其實就像兩種思路的對撞:美國想“先下手為強”,中國則準備“拖著你慢慢熬”,美國打的是速戰速決,中國打的是拖久了你撐不住。
中國的“東風快遞”等導彈系統表面上看是用來制勝的,但更核心的作用是為了拖時間,一旦局勢緊張,中國要讓敵人第一時間攻不進,第二時間受不了,最后打到筋疲力盡,這才是“持久戰”的真正意義。
但問題也在這里,俄羅斯軍事專家說得很直白:你要拖,前提是你前面得撐得住,如果第一波就被突破,那后方再強都沒用,全民動員都來不及。
換句話說,這種戰略的前提,是必須扛住開局,如果一上來就被打穿,那整個戰略就等于白搭。
而且一旦進入“全民動員”狀態,那就不只是戰場上的士兵打仗了,連普通人也會被卷進去。
工廠可能被炸、醫院可能停運、物流可能癱瘓,哪怕你只是個普通市民,也會變成潛在目標,這不是打仗,這是全社會都變成了前線,誰都逃不了。
這種代價太大,說白了能不打,最好別打,真正的底氣不是說“我能贏”就行,而是讓對手不敢動手。
中國在擴充軍備、升級防御體系,目的不是主動挑起沖突,而是要讓別人看清楚:打這場仗你絕對輸不起,只有這樣戰爭才有可能被阻止在發生之前。
誰都清楚,一旦開戰最后沒有贏家,不論你是“先發制人”還是“耗死對方”,一旦開局都是兩敗俱傷,所以,最理想的結果就是讓戰爭永遠不要發生。
參考資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023年6月28日《中國科學家模擬解放軍海軍針對假想“聯盟”的全面戰爭場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