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謝湘南 7月3日,“走在歷史的氣運上:《其人如天》新書發布會”在深圳舉行。臺灣作家、文化學者薛仁明攜代表作《其人如天》新版亮相深圳,舉辦講座及簽售活動。薛仁明1968年生于臺灣,長期關注中國禮樂文明的當代實踐,著有《天人之際:薛仁明讀〈史記〉》《孔子隨喜》《樂以忘憂:薛仁明讀<論語>》等書。新版《其人如天》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5年4月出版,此書延續了他深入淺出的寫作風格,為讀者理解歷史與當下提供了獨特視角。
當天,在近一個半小時的分享中,薛仁明以幽默生動的語言解讀歷史人物的為人之道和中國歷史,引發現場熱烈反響。他通過對《史記》中劉邦、項羽、張良等人物的剖析,為當代人提供歷史文化視角。《其人如天》主要涉及兩個主題:一為“歷史氣運”,二為“生命氣象”。前者是講時勢造英雄,后者說的是英雄造時勢。對于書中所寫的這幫建立大漢朝的人,這兩點可謂缺一不可。
說到歷史氣運,薛仁明舉例說,他第一次聽到《我的祖國》這首歌,是在上世紀90年代。郭蘭英聲音一出,他一身的雞皮疙瘩,有一種“從未理解過的歷史氣運”,是朝氣,是生機,是能量和文明的分量,對他而言是很新的體會。
薛仁明在講座中強調,中華民族的精神維度不僅體現在儒、釋、道經典或文人雅趣中,更蘊藏于百姓日常的禮樂文明實踐。他指出,歷史人物的平正豁達精神可以幫助當代人化解迷茫與焦慮。談及創作,薛仁明表示自己特別注重文字的可讀性,認為中文的獨特之處在于文字能“讀”出韻律,這是文化的聽覺傳承。對于深圳這座年輕城市,薛仁明認為,潮汕、客家文化延續的禮樂文明為這里注入了精神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