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 7 月 4 日,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 “大而美” 稅收和支出法案,使其正式生效。這項法案自推進以來便飽受爭議,從參眾兩院的投票數據可見一斑。7 月 1 日,美國參議院以 51 比 50 的微弱優勢艱難通過該法案并提交眾議院;僅僅兩天后,即 7 月 3 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 218 票贊成、214 票反對的結果完成表決。
法案的爭議不僅體現在國會投票上,民意調查數據也反映出美國民眾對其態度的兩極分化。上月底的一項民調顯示,僅有 29% 的選民對該法案表示支持,而高達 55% 的選民明確持反對意見 。在此背景下,商業巨頭馬斯克的激烈反對更引發廣泛關注。馬斯克接連通過社交媒體發聲,表達對法案的不滿,甚至傳出他計劃創建 “美國黨” 的消息,讓這場法案爭議增添了更多政治博弈的色彩。為何 “大而美” 法案會招致馬斯克如此強烈的抵制?他創建新黨的構想又能否在波譎云詭的美國政壇落地生根?這些問題背后,是美國經濟政策、政治生態與商業利益的多重角力。
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該法案會造成聯邦援助削減、長期債務增加和為富人及大企業減稅等。例如,該法案讓小費和加班工資收入免于納稅,但這并不是為了照顧底層美國民眾,其真實目的是為了降低企業稅。另外,該法案還會在未來10年讓美國赤字增加約3.3萬億美元,并減少國家幾十年內的稅收收入。目前,美國國債已高達36.2萬億美元。但就是這樣一份法案,特朗普卻是大力支持,因為這是他2025年初重返白宮后推出的標志性立法議程,是他政績的體現。
就在特朗普簽署“大而美”法案的當天,他曾經的盟友,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徹底急眼了。為了反對“大而美”法案,他直接另起爐灶,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關于建立新的政黨“美國黨”的調查問卷,他的配文是“‘獨立日’是問你是否想擺脫兩黨制的最佳時機!我們應該創建美國黨嗎?”而這已經不是馬斯克第一次發這樣的調查問卷了,之前他就在社交媒體上發起了類似的問卷調查,問美國選民“是不是應該在美國國內創建一個新的政黨,來代表中間選民”?當時超過300萬人的投票結果顯示,其中支持創建新政黨的支持率高達81%,不支持的只有19%。從這一點明顯可以感覺到,創建“美國黨”還是很有民意基礎的。
這一次,馬斯克為了讓自己創建“美國黨”的想法更有說服力,他還特別點名了一處“要害”,如果成立了“美國黨”,至少可以聚焦2到3個參議院席位和8到10個眾議院席位,這就意味著以后國會對某個頗有爭議的法案進行投票的時候,“美國黨籍的議員”可以利用手中的選票,迫使法案的投票結果傾向真正的美國民眾,而不是向著美國精英階層。這樣來看的話,一旦“美國黨”真的成立,這或將直接顛覆2026年美國中期選舉后的政治格局。
另外,在馬斯克看來,目前在美國國內,有很大一部分民眾在投票選舉的時候,實際上是既不想把票投給民主黨,也不想投給共和黨,但美國國內只有這兩個政黨可以讓民眾選擇,無奈之下,大部分選民只能被迫選擇其中一個。如果有了新建立的“美國黨”,那美國的選民們就會多一種選擇。
除了上面這些提到的原因,致使馬斯克強烈反對“大而美”法案,并有意建立新的政黨外,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大而美”法案里的一些減稅內容,對馬斯克旗下嚴重依賴清潔能源補貼的產業構成了直接沖擊。例如,在這之前,馬斯克旗下的SpaceX與特斯拉都與美國政府有合同或享受補貼待遇,這一數額至少在380億美元左右。但隨著“大而美”法案的實施,這筆380億美元的優惠補貼就沒有了。
話說回來,那馬斯克組建新政黨的目的最終能達成嗎?或者說“美國黨”成功建立的概率有多大呢?目前來看的話,概率很小。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在美國建立一個新的政黨不僅要面對錯綜復雜的州法律和激烈的訴訟,想要跨越這一個障礙就已經是相當困難了,況且馬斯克還要同時應對共和、民主兩大政黨給其使絆子。要知道,現在美國所有州的州法律都偏向這兩大政黨,并為第三個政黨的出現制造障礙。由此可見,馬斯克建立新政黨之路注定不會平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