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人說“財不外露”,可這句話到底有多重要?最近一些真實案例狠狠敲了警鐘:中國游客在國外接連遭遇綁架事件!
連我國使館都火速發聲,發出緊急提醒:出門在外,別顯擺、別炫富,低調做人才是出行的護身符。
1
中國游客連遭綁架,官方提醒保持低調
眼瞅著暑假就要來了,不少小伙伴已經開始規劃“說走就走”的旅行。不過,如果大家要出國玩,那得多留幾個心眼。中國駐南非大使館近日專門發文,給中國游客敲了個響亮的警鐘:這趟旅途,別只顧著拍照打卡,安全才是頭等大事!
1、防綁架,不只是電影情節
南非最近連續發生幾起中國公民遭綁架的事件,讓人膽戰心驚。所以,出門在外,別太“高調做人”,更別“富得流油”。記住老話:“悶聲發大財,低調保平安。”
提前查好當地安全狀況,選正規靠譜、安保做得牢的酒店;盡量白天出門、結伴同行,別深夜獨行。還有,那種便宜又沒啥保障的小巴車,最好避而遠之。
2、護照簽證別出錯,入境卡關哭都來不及
別以為簽證在手就能一路暢通。出發前,一定要把護照、簽證這些證件翻來覆去仔細檢查一遍,有效期、停留期、入境次數都別搞錯,不然很可能剛下飛機就得原路返回。遇到問題也別慌,冷靜處理,必要時聯系使館或通過官方渠道申訴。
3、天氣比臉還變得快,出門看天別只看手機
眼下正是南非的冬季,天氣說變就變,強風暴雨、降雪滑坡樣樣不少。有些地方甚至已經出了人命,別小看自然的脾氣。外出前查好天氣預警,別輕易挑戰高空、涉水、山區徒步這種“勇敢者游戲”。玩也要玩得明明白白,找靠譜的旅行社和導游,保險更要買上,別拿安全冒險。
4、遵紀守法不是說說而已,別讓“好奇心”惹上官司
到別人家做客,就得懂規矩。南非對動植物保護非常嚴苛,別隨便采花、帶殼、買個奇怪的紀念品回國,可能就踩線了。買點手信可以,但別把自己“買”進看守所。
5、如果遇事,冷靜是第一反應,報警是第二
不管是被偷被搶還是卷入糾紛,第一步都不是發朋友圈求助,而是——冷靜。人沒事最重要,馬上聯系南非警方或使領館,留下證據、依法維權,千萬別硬剛或者自己亂處理。
6、“極地游”別沖動,南極不是說去就去的地兒
想去看企鵝和冰山?慢著!南極游雖然酷炫,但也危險得很。救援成本高、環境惡劣、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一不小心就變成“極地求生”。如果真要去,那必須找有資質的正規旅行社,提前培訓、備好保險,一步都不能省。
這年頭,出國旅游早已不是件稀奇事,但不只是南非,全球不少熱門目的地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不管你是去東南亞,還是在歐洲街頭,安全這根弦都得繃緊了。
“財不外露,人要低調”不只是老祖宗的處世哲學,別在公共場合炫富,別把貴重物品掛身上當裝飾,畢竟你炫的是寶,在別人眼里可能就是目標。
2
22歲中國留學生炫富被綁架
都說“財不外露”,這不是客套話,而是生存智慧。尤其是出門在外,哪怕你腰纏萬貫、豪車成排,也千萬別顯擺——因為總有人盯著,盯久了就可能出事。
2019年在加拿大就發生了一起讓人哭笑不得的綁架案,中國留學生陸某因為“高調生活”成了綁匪眼中的“肥羊”,結果就被綁架了。
事情發生在加拿大多倫多北部的萬錦市,這一帶是華人聚居區,環境優雅、房價不菲。那天傍晚6點左右,22歲的中國留學生陸某剛把一輛黑色路虎攬勝停進自家高檔公寓的地下停車場,身邊還帶著女伴。
突然,三名蒙面男子沖了出來,對他實施了電擊,并迅速將其拖上早已準備好的黑色商務車揚長而去。
不過這些綁匪一看就不是專業的,被監控全程拍個正著,甚至連女伴都被他們“忘了處理”,她當即報警。
媒體上很快傳遍了“尋找陸某”的消息,警方也迅速出動,兩百多名警員、十幾架直升機參與追捕。一時間,風聲鶴唳,連贖金電話都沒來得及打,綁匪們就開始四處逃竄。
而陸某被綁期間的遭遇,說來真是一言難盡。他三天只吃了一頓飯,連上廁所都得申請“批準”,最后被放出來,在一個距離事發地200多公里外的小鎮逃脫求救。那是一個寧靜的夜晚,鎮上村民開門看到一個衣衫凌亂、表情驚恐的年輕人站在門口,立刻報了警。
陸某被送往醫院檢查身體,而警方也在不久后接到了來自其中一名綁匪的“自首電話”。這名叫阿卜杜拉希·阿丹的男子承認,綁架的“靈感”其實來自——社交媒體。
他和同伙長期關注陸某的社交賬號,發現這位年輕人幾乎每天都在“炫富”:名表、美食、跑車、奢侈品輪番登場,簡直像是在發“打劫指南”。于是幾人一拍即合,計劃“干一票大的”,幻想一夜暴富。可惜現實打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警方雷霆出擊,他們壓力爆表,最后只得鎩羽而歸。
那么,陸某的生活到底有多“壕”?據他身邊的同學回憶,這位同學平日里不是在開法拉利,就是在糾結今天該開哪輛車去上課。他名下坐擁四輛豪車,總價值超千萬人民幣。而他住的公寓也不簡單——坐落于多倫多黃金地段,還一次性全款購入。
問題是,這種高調展示財富的行為,放在社交平臺上,幾乎就是公開“招標”:歡迎各路圖財者注意到我。
這件事原本已經夠離譜,但輿論的高潮還在后頭。隨著警方調查深入,陸某的家庭背景也逐漸浮出水面——他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而是“道上有名”的人。
他的父親陸父,居然是道教有名的人物。按理說應當清心寡欲、修身養性,結果他卻一邊“修道”,一邊修出了億萬身家,旗下產業包括房地產、旅游景區、文化公司等等,可謂真正的“得道成仙”。
難怪陸某留學生活如此瀟灑,開豪車、住豪宅、出手闊綽,但遺憾的是,這種過度張揚的生活方式,最終成了別人眼中的“獵物信號”。
所以說,你平常隨便一炫的不只是實力,更是自帶導航的犯罪誘因。錢是好東西,但別讓它變成了麻煩的源頭,自己被盯上了都還不知道呢......
3
財不外露,防偷防盜
說起出國旅游,除了離得近的東南亞、日本韓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歐洲:法國的浪漫、意大利的古典、西班牙的熱情……但常在海外的華人都知道,說實話,綁架發生的概率確實不高,但被偷被搶,那真的不少。
不是有句話這么說嗎:不被偷一次都感覺白來歐洲了。
最近,英國旅游保險公司QuoteZone發布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歐洲扒竊最嚴重的城市和景點,也從側面提醒了我們:防盜,比什么都重要。
研究通過分析游客在旅游評論中提及扒竊的頻率,得出了一份“歐洲扒竊最嚴重國家”的榜單。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位列前三,毫不意外。
尤其是在意大利首都羅馬,無論是特萊維噴泉、萬神殿還是羅馬斗獸場,幾乎每個熱門景點都潛藏著扒手的身影。據統計,每一百萬名英國游客在意大利的熱門景點中,就有高達478人提到過“扒竊”相關內容。
法國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特別是巴黎。這座全世界游客最多的城市,浪漫之都的外衣下,卻潛藏著極高的盜竊風險。埃菲爾鐵塔、凱旋門、巴黎圣母院、盧浮宮、奧賽博物館——這些全球聞名的景點,在吸引游客的同時,也吸引了無數宵小之徒。
西班牙和德國同樣榜上有名。西班牙的巴塞羅那素來有“歐洲扒竊之都”的外號。熱鬧非凡的蘭布拉大道、神圣的圣家堂、熱情的馬約爾廣場,無一不是扒手下手的溫床。
德國的柏林也不遑多讓,標志性的勃蘭登堡門、東邊畫廊、國會大廈等景點都曾多次被游客舉報“有人行竊”,而慕尼黑的瑪利亞廣場也成為了財物“高危地帶”。
荷蘭雖然排在第五位,但阿姆斯特丹的紅燈區、安妮之家、梵高博物館等景點同樣是小偷的活躍區。扒手們趁著人群擁擠、游客沉浸拍照或欣賞藝術之際,悄悄伸出“黑手”,讓人防不勝防。
面對這些猖獗的扒竊現象,游客要想玩得安心,就必須時刻保持警惕。
出門在外一定要把貴重物品鎖在酒店的保險箱中,隨身只帶必需的證件與少量現金。背包最好選擇帶有拉鏈的斜挎款,錢包和手機務必放在貼身位置。如果能佩戴一個腰包,將護照、信用卡等貼身放置,將大大降低被盜風險。
旅行時千萬不要把包掛在椅背或放在地上,哪怕只是拍個照或轉個身,都可能給扒手可乘之機。對于住酒店的游客來說,雖然房間失竊相對較少見,但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因此一定要記得關好門窗,貴重物品寧可放在保險箱也不要留在房間顯眼處。
更重要的是,不要將護照與錢包放在同一個地方,以防一失全失,最好備份電子版證件,記錄緊急聯絡方式,如果真的不幸遭遇盜竊,請第一時間報警并獲取警方報告。
安全無小事,這不僅僅是出國旅游的提醒,更是生活中的常識。
我們講一句老話,叫“小心駛得萬年船”,這不是刻板教條,而是經歷和常識的沉淀。無論走到哪里,低調做人、低調生活,才是最智慧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