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嶺南師范學院“朝陽行”突擊隊深入湛江吳川穩村開展實地調研,聚焦番薯產業發展現狀與數智化轉型路徑。隊員們通過對話企業負責人、村干部、村民,多維度采集信息,為鄉村振興戰略落地收集一線素材,以青年視角探索傳統農業的破局之道。
電商拓渠顯成效,品牌自立謀發展
在與當地電商企業負責人的交流中,突擊隊發現,提升農產品價值已成為普遍關切。不少企業搭起電商平臺,摸索出“集中收購-統一包裝-網絡銷售”的一條龍模式,廣東省穩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個亮眼例子。
公司相關負責人吳日升介紹,早年當地農產品行情低迷,優質產品售價亦不理想,農戶收益有限。為改善現狀,他帶領團隊積極探索,逐步走出轉型之路。目前,公司已組建一支20余人的專業團隊,嚴格把控從農產品收購到市場銷售的各個環節。
“朝陽行”突擊隊在穩村采訪廣東省穩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吳
產業轉型遇痛點,數字賦能明方向
通過與穩村村委會基層工作人員的溝通,隊員們梳理出產業發展的三大瓶頸:豐收季農產品集中上市導致儲存空間嚴重不足;過往依賴中間商銷售,農戶議價能力薄弱;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局限于周邊區域,外銷拓展困難。
針對這些問題,村委與突擊隊成員深入探討了“數智化轉型”路徑。共識在于,當務之急是提升品牌影響力。同時,拓展銷路、降低成本,實現農產品價值最大化尤為重要。其中,“加工增值”成為關鍵策略——將紅薯加工為紅薯干,通過延伸產業鏈,突破初級農產品低價滯銷困境,帶動農戶增收。
“朝陽行”突擊隊在穩村村委會采訪基層工作人員 林鈺攝
傳統種植存瓶頸,多元聲音盼革新
走訪中,農戶的生產生活現狀引發隊員關注。部分村民仍維持“自產自銷”模式,種植規模普遍較小,銷售渠道局限于親友與本地收購商。談及品牌認知,有村民反映“穩村番薯好吃”在湛江本地已有口碑,但“走出吳川”的傳播力不足,在廣州、深圳等外部市場滲透有限。部分農戶對電商持開放態度,嘗試通過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銷售,但受限于物流、運營等專業能力,尚未形成規模效應。此外,天氣因素對產量影響顯著,雨季常導致番薯“挖不完、賣不出”,凸顯產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朝陽行”突擊隊在穩村采訪當地居民 韓鈺攝
數據搭橋連城鄉,青春聚力繪藍圖
突擊隊成員通過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系統梳理產業轉型的堵點與機遇。調研顯示,盡管穩村番薯已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證,但數智化應用仍處初級階段,直播帶貨、農產品溯源系統等新興模式尚未普及。隊員們結合專業知識,提出“直播+電商”的破局思路,建議依托穩田香電商服務中心,打造常態化助農直播場景,以“生態種植+加工工藝”為核心敘事,向城市消費者傳遞“富硒土壤”、“180天生長周期”等品質優勢。
此次調研不僅為突擊隊積累了寶貴的一線資料,更讓青年學子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的復雜性與緊迫性。下一步,“朝陽行”突擊隊將基于調研成果形成可行性方案,推動穩村番薯產業在品牌升級、渠道拓展、人才培育等維度實現實質性突破,讓青春智慧在鄉土大地綻放光彩。
(通訊員:彭愛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