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北方小城的普通家庭,由于父母從小就很重視我的學業,所以我從小就很努力的學習,始終拼盡全力在學業賽道上奔跑--高考踩著分數線進了本科,考研復試壓線逆襲。有時夜深人靜,難免自嘲:難道我此生的運氣都用在了跨越升學門檻上?
碩士畢業后來到了上海工作,如今已經六年了,收入尚可,由于無房貸車貸,也不需要贍養父母,所以過得也還可以。剛畢業那會和同學合租,后來跳槽,便開始了獨居生活,但我也把日子過得很充實,除了上班我會堅持運動、閱讀、學英語,同時也會發掘自己喜歡的事情,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32),偶爾也會被突如其來的孤獨攥住心臟。
現實的困境如同纏繞的絲線:回老家意味著要放棄深耕六年的行業,畢竟我所處的領域95%的優質企業都聚集在長三角與珠三角;感情世界更是一片荒蕪,這些年也嘗試過社交軟件、親友介紹,卻始終沒能遇見可以共度余生的人。今年我甚至開始規劃獨身路線:計劃35歲在老家市區購置房產,然后繼續在上海工作至退休(或者是失業),再接父母來市里一起住。
在一個傳統的家庭里面,一個不結婚的女兒,或許對父母來說真的沒辦法接受,雖然父母那邊我也一直有給他們打過預防針,但是我也能感受到他們的擔憂。其實我也會擔憂,晚年獨身一人躺在病榻上,想想就很可憐,但是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對于父母我該如何開解他們,對于自己我應該為下半生做些什么規劃,不至于對老年生活充滿擔憂。
一個在人生路口徘徊的讀者:
“晚年獨身一人躺在病榻上,想想就很可憐”,這個場景,除了你在想象,你難接受。還有人比你更在想象、更難接受。
那就是你的父母。你大概率是獨生子女家庭,是他們唯一的女兒,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子侄輩,當他們離世后,你是一個徹底無人在乎的孤單者。有人說,只要我晚年有錢,可以買到別人的服務。這幾乎不成立,因為一是絕大多數人,99%,不會有什么錢;二是真正的關心和愛是買不到的。家庭與孩子,不是人生的累贅,而是人生的希望。如果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現在體會到的“孤獨攥住心臟”,就會攥得越來越多,越來越緊。
所以,不到萬不得已,不到徹底沒戲,不要輕易規劃“獨身”,不要走不婚不育的路。
32歲,還不到徹底沒戲的時候。不要去想“獨身”,一想就泄氣,就浪費時間。要更努力去尋找。
最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在上海找到男朋友成家生娃。這個難度也最大。上海的高房價意味著兩個年輕人只靠自己成家,很難有舒適一點的生活,兩人要有極大的毅力吃多年的苦,可能才有自己的房子與孩子。多少年輕人去上海,是為了吃苦?又有幾個家庭,能幫助孩子在上海買房子?普通人家的孩子,一去上海,婚育的可能性就大幅下降了。從家庭史的角度看,從人的一生的長度看,這變成了非常荒唐的悖論:一個孩子,會讀書,考上了大學,最后來到上海,然后滅絕。千辛萬苦地“幸運”地滅絕。很多人自豪在上海,孩子起點可以更高,可最后起點上并沒有他的孩子。
你都有回老家買房,被動回去居住的計劃。那么?為什么不主動回去?這樣可以抓住婚育期的窗口。中小城市,房子便宜這一巨大的優勢,對結婚成家,就友好得多。中國以后的孩子多起來,指望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不太可能,還是得靠中小城市以下的地區。男人,身體健康,三觀健康,能養活自己,就可以考慮。這樣的男人,到處都是。一個32歲的女人想把自己嫁出去,不難。“回老家意味著要放棄深耕六年的行業”,如果不放棄的代價是斷子絕孫,那么,堅持又有什么意思呢?
把成家當作最主要的任務,一切圍繞著它調整。哪里找到合適的人結婚,就去哪里。你的成功率會大大提升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