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歐盟近期出臺的政府采購限制政策,中國財政部于7月7日正式宣布反制措施:即日起,歐洲醫療器械企業將無法參與中國境內金額超過4500萬元人民幣(約628萬美元)的政府招標項目。這一舉措被視為對歐盟此前同類限制的直接回應。
中國明確表示,歐盟6月實施的“500萬歐元門檻”政策,旨在變相排斥中國企業參與歐洲基建與公共服務招標,中方此次反制屬于“被迫采取的對等行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禁令僅針對歐洲企業在華銷售行為,不影響已在華設廠生產的歐洲醫療企業。
事實上,中歐貿易摩擦近期呈現多點爆發態勢。除醫療器械外,中國已對歐盟輸華的白蘭地(尤其是法國干邑)、豬肉、乳制品等產品啟動反傾銷調查或加征關稅。分析人士指出,雙方在經貿領域的博弈正從傳統制造業向高科技與服務行業蔓延。
對于此次爭端,歐盟委員會發言人稱“中國措施違背了公平競爭原則”,而中國學者則批評歐盟“濫用規則設置貿易壁壘”。有業內人士透露,部分歐洲醫療器械巨頭已開始調整亞太市場布局,試圖通過東南亞工廠迂回進入中國市場。
目前,中國公立醫院每年采購的進口醫療器械規模超千億元,其中歐洲品牌占據約三成份額。業內預計,此次禁令短期內可能導致歐洲企業失去部分高端市場份額,但長期或倒逼本土醫療設備產業加速技術升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