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南寧7月6日電 題:玩轉“潮”生活 “銀發族”樂享“以學養老”
作者 黃艷梅 劉漢琪 李心語
“非洲鼓、葫蘆絲、笛子、攝影、剪輯……我都感興趣,都在學。”廣西南寧市63歲老人賴麗金的退休生活有些“潮”,她不僅是當地兩所老年大學的學生,還是一名短視頻創作者。
賴麗金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地追求著自己的夢想。退休前,她在廣西一所小學教音樂。退休后,她仍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各類樂器、舞蹈學習中,還登上了廣西“春晚”舞臺。
在新媒體普及的當下,賴麗金喜歡通過網絡分享自己的生活。她利用教學短視頻自學視頻剪輯,人工智能(AI)生成視頻的新潮玩法也成為她短視頻創作中的一部分。“不斷地學習和提升,讓我感覺自己越來越年輕。”賴麗金說。
7月3日,在廣西老年開放大學教學成果匯演中,指導老師劉廷雄(中)與學員們在表演小提琴齊奏《花兒與少年》。劉漢琪 攝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銀發族”不再滿足于“老有所養”,而是不斷探索生活的多樣性,追求“老有所樂”和“老有所為”,以實現自我價值和更高的精神滿足。
在廣西老年開放大學近日舉行的一場教學成果匯演中,指導老師劉廷雄與學員們專注地演奏《花兒與少年》,琴弓在弦上輕盈躍動,曲調高亢悠揚。
72歲的劉廷雄自幼學習小提琴,退休后仍不斷精進技藝。他帶領許多喜愛小提琴的老年學員,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學習演奏技巧。“小提琴的學習無止境,技藝沒有頂峰。每天與琴相伴,讓我活力滿滿。”劉廷雄說。
“學習小提琴很有挑戰性,音高全靠手指在光滑的指板上‘盲找’,手指偏移一毫米,音就可能跑調。”2023年退休的譚漪學習小提琴已有兩年多。她說,每天固定兩三個小時的學習訓練雖然有些辛苦,但她樂在其中。
7月3日,在廣西老年開放大學教學成果匯演中,學員們在表演非洲鼓。中新網記者 黃艷梅 攝
“我退休前是一名社區工作者,每天忙里忙外的,很少有閑暇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如今,我有了圓夢的機會。”52歲的黃若英說。
黃若英在退休后選擇學習自己感興趣的非洲鼓。“非洲鼓的聲音鏗鏘有力,給人積極向上的力量,也給予我更多的自信。”黃若英認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要活出高質量,就是要不斷學習,以一顆不老的心,做不被定義的老年人。
“當下,‘以學養老’是一種潮流。”廣西開放大學社區教育學院院長孫世虹介紹,該校根據老年人的學習需求,開設了聲樂系、舞蹈系、健身系等八大系列135門課程,經常“一座難求”,2025年春季學期招收學員3000余名,秋季學期招收人數預計還會有所增長。(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