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圣人的本性是善還是惡?
黨建閱讀
這個話題選自《荀子》第23篇《性惡》篇。
圣人,作為儒家思想的至高代表,承載著道德修養和智慧的終極追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等,皆被尊奉為圣人。他們是人類文明的道德標桿,象征著至善至美的境界。然而,在荀子的眼中,圣人真的天生就完美無缺、與常人截然不同嗎?他們的本性究竟是善的,還是像荀子所言,依舊是惡的?
圣人與常人:本性有別嗎?
在許多人看來,圣人是不同于常人的存在,他們的智慧、道德修養與生俱來,仿佛天生具有崇高品格。然而,荀子在《性惡》篇中明確指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在他看來,無論是圣人堯舜,還是暴君夏桀,抑或是普通百姓,他們的本性并無本質區別,都是惡的。荀子強調,人與人之間唯一的不同,不在于生來就有高下貴賤之分,而在于后天的學習和修養。
他進一步解釋道,所有人的自然本性,都會受到生存本能的驅使,追求個人利益、享樂和滿足感官需求。如果放任這些欲望不加約束,社會就會陷入混亂。因此,在荀子的邏輯中,人之本性若無后天規范與教育,就會走向貪婪、爭斗、混亂的惡果。這一觀點與孟子的“性善論”形成鮮明對比。
圣人如何超越本性?
既然圣人和普通人一樣,生來并無本質差別,甚至他們的本性也是惡的,那么圣人為何能夠超越普通人,達到令人敬仰的境界?荀子在《性惡》篇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涂(通“途”。編者注)之百姓,積善而全盡,謂之圣人。”意思是說,街頭巷尾的普通百姓,只要能不斷積累善行,長期堅持,便可成為圣人。
荀子強調,圣人的偉大,并非因為他們天生就是道德完人,而是因為他們通過嚴格的自我修養,克制本性的惡傾向,最終達到了至善的境界。他進一步提出:“可以為禹者,而不為禹者,非天也,人也。”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像大禹那樣的圣人,關鍵在于個人是否愿意努力。
這一觀點打破了人們對圣人的神圣濾鏡,指出圣人的成長道路并非不可企及。他們的道德與智慧,是后天勤學苦練的結果,而非天賦。
如何向圣人學習?
既然圣人并非天生卓越,而是依靠后天努力才達到道德巔峰,那么普通人是否有可能步其后塵?對此,荀子給出了具體的方法。
虛心求學,積累善行。荀子認為,學習是改變人性的唯一途徑。只有不斷接受道德教育,理解禮法的內涵,才能克服本性的惡傾向。
專注修身,持之以恒。只有將注意力專注于道義之上,并長期保持精進的態度,才能逐步領悟深層的智慧,從而提升自身品格。
實踐禮義,以身作則。僅僅學習理論是不夠的,還必須在實際生活中踐行禮義。通過一言一行的積累,讓道德成為自身的習慣,最終內化成個人品格。
荀子強調,修身養性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日積月累的成果。正如“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任何偉大的成就,都是一點一滴努力堆積而成。
荀子與孟子的分歧:性善與性惡之爭
荀子認為人性本惡,而孟子則提出“人性本善”。二者的核心分歧在于:
孟子認為,人天生具有善端,如惻隱之心、羞惡之心等。這些都是善良的萌芽,若加以培養,就能成就完美人格。
荀子認為,人的本性若無禮法約束,便會沉溺于欲望,導致混亂。因此,教育與修養才是人向善的關鍵。
盡管二者觀點對立,但他們都強調了“后天教化”的重要性。孟子認為善需被引導,荀子認為惡需被矯正,最終指向的都是道德修養的必要性。
荀子思想對當今社會的啟示
荀子的圣人觀給現代社會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突破“天賦論”,相信后天努力。荀子強調,人的成功不依賴天賦,而是通過持續的努力和修養所得。這對現代社會而言,具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現代社會崇尚個人自由,但若缺乏道德與法律的約束,可能導致社會問題。因此,荀子的“以禮化人”思想,依然適用于當今社會。
圣人并非遙不可及。荀子告訴我們,圣人并不是某種神圣不可企及的存在,而是任何愿意努力修養自己的人,都可以達到的境界。這種思想,給予了每個人希望和方向。
結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圣人
荀子打破了傳統觀念中對圣人的神化。他告訴世人,圣人并非生而圣,而是學而圣。他的思想充滿現實意義,讓人們明白,成功并非天生,而是通過后天的努力和修養得來的。
正如荀子所言:“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圣人的道路,就在每個人的腳下,只要肯努力,每個人都可以走向更高的道德境界。
【 王杰:長安街讀書會成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 】
注:授權發布,本文已擇優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 馬嘉均 ;初審:李雨凡、許雪靖;復審:韓培濤、程子茜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才、報國。現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特區。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量千余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臺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并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入駐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新華網、央視頻、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以及經報送遴選評薦《求是》《中國紀檢監察》《黨建研究》《中國黨政干部論壇》《黨委中心組學習》《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人民司法》《中國財政》《中國民政》《中國出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百年潮》《中國編輯》《中國發展觀察》《中國科技論壇》《中國高校社會科學》《外交評論》《新型工業化》《環境保護》《國資報告》等百余本中央級核心期刊已正式入選長安街讀書會干部學習核心來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長安街讀書會主編的《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學思平治——名家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等理論讀物,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累計固定讀者百余萬,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各省市縣(區)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準,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國證監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復:【申請入會】【學思平治】【“十五五”規劃】【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干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