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了趟山西省方山縣,那里是于成龍的故鄉(xiāng)。四十五歲之前,于成龍一直生活在那里,在窯洞中長大,在他的宦海生涯中,有著無數(shù)傳奇,三次被評為“卓異”,被康熙譽為“天下第一廉吏”。
關(guān)于于成龍,大多人都是通過影視作品了解的。其實,像于成龍這樣的廉吏,也有很多山東人,比如被房玄齡認為“晉代良能,此焉為最”的吳隱之,是菏澤鄄城人,家境貧寒,志存高遠,一世廉潔儉樸,深為百姓愛戴。
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廉潔故事,也非常之多。比如“四知”,說的是東漢時楊震調(diào)任東萊太守,赴任路上,經(jīng)過昌邑,也就是當時的菏澤巨野,在驛站里暫住一夜。當時的昌邑縣令名叫王密,恰好是楊震曾經(jīng)教過的一位學生,聽說老師楊震到了昌邑,趁著夜色,懷揣黃金前來拜見他,要將黃金作為禮物獻給老師,楊震不收,王密說晚上沒有人知道,楊震則嚴肅地說:“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
楊震擲地有聲的話語,應(yīng)該讓今天更多的人聽到,銘記于心。那些因貪腐入獄的官員,在鏡頭前懺悔時,有哪個當初不是抱著誰也不知的心理,才會一次次犯錯誤呢?
廉潔不僅是一種制度,也應(yīng)該是一種文化。既要以制度為基,在規(guī)矩方圓中筑牢廉潔堤壩,又要以文化為脈,讓廉潔基因在文明長河中流淌。
所以,在看了第二屆“青未了”杯廉潔文化優(yōu)秀作品展示展演后,我感觸非常深,整臺節(jié)目通過非遺創(chuàng)演秀、音詩畫、人屏互動小品等形式,生動展示了“光影映廉、戲劇唱廉、美術(shù)創(chuàng)廉、文學述廉”四個類別的優(yōu)秀獲獎作品,藝術(shù)表現(xiàn)形式豐富,兼具專業(yè)性與藝術(shù)性,既保持高雅品位又貼近大眾審美。
每一部作品都是對廉潔文化的生動詮釋,實現(xiàn)了政治性、思想性、藝術(shù)性的高度統(tǒng)一,正如評委會主席潘魯生的評價:“參與主體廣、創(chuàng)作內(nèi)涵深、評審把關(guān)嚴”,為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shè)注入了源頭活水。
比如剪紙作品《張守蒙以石卻饋》采用"五幕式" 連環(huán)敘事的非遺作品,講述著明代官員張守蒙用鵝卵石婉拒饋贈的典故。當觀眾的指尖劃過剪紙鏤空的紋路,仿佛觸碰到了穿越六百年的廉潔體溫。這正是文化的力量:它能將制度條文轉(zhuǎn)化為可感可知的藝術(shù)形象,讓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的規(guī)矩,成為刻在民族記憶里的集體無意識。
《半斤糧票》用呂劇的婉轉(zhuǎn)唱腔,唱出了"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的樸素真理;AI 視頻《讓青年更清廉》則以動漫形式,將 "紀法紅線" 轉(zhuǎn)化為 Z 世代喜聞樂見的彈幕語言。這種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對話" 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恰似齊魯大地上的文化地貌—— 泰山石刻的箴言與泉城燈光秀的廉語交相輝映,讓廉潔理念既能在古籍線裝本中找到注腳,也能在短視頻的算法流中獲得新生。
歷史早已證明,缺乏文化支撐的制度終將淪為具文。明清兩代的 "禁奢令" 多達百余項,卻擋不住官場奢靡之風,根源在于士大夫階層將 "貪腐" 視為 "潛規(guī)則" 而非 "大不義"。反觀本屆大賽中的《百姓書記王伯祥》,用壽光菜農(nóng)的視角講述 "不拿群眾一顆菜" 的故事,這種來自民間的文化認同,比刻板的禁令更有生命力。
或許,這不僅僅是一次展演,也不僅僅是一場比賽,而是一場文化的盛宴。制度如渠,文化如水,只有渠道暢通且水源充沛,才能匯成清廉江河。
最后,想起吳隱之那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東晉末年,他赴廣州做官,當?shù)赜幸回澣?,民間盛傳:飲貪泉水,必生貪念。前幾任廣州刺史,多年廉潔自愛,最后卻貪得無饜,被貶官落馬,就因中間誤喝過貪泉水所致。
吳隱之不以為然,當眾去貪泉取水,一飲而盡,然后口占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縱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
后來的吳隱之果然說到做到,他為官清廉,任期滿后,乘船返回建康時,仍與赴任時一樣,依然身無長物,兩袖清風,與前后刺史離任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留下了飲“貪泉”而不貪的千古美談。
廉者自廉,貪者自貪,跟泉水無關(guān),而在人心,如王陽明所云,“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真正能浸潤人心的,除了文化,還有什么呢?
歡迎點贊,再點在看。
轉(zhuǎn)發(fā)到圈,更多發(fā)現(xiàn)。
如若打賞,謹慎花錢。
啥都不干,見面有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