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何敏怡)近日,醴陵楓林鎮時輪記憶館內,湘潭大學學生工作部赴株洲醴陵市暑期社會實踐團的成員們屏息凝神,仔細聆聽講解。泛黃的史料照片、詳實的文字記載,將開國上將宋時輪從鄉野少年到鐵血戰將的壯闊人生徐徐展開。一場關于信仰、堅韌與擔當的時空對話,在這里悄然進行。
在“篇章一 1907-1929”展區前,一張記載童年軼事的展板吸引了學子們的目光。“6歲時將爆竹拴在地主家牛尾上反抗欺凌”“少年偷學武藝,帶領伙伴‘模擬作戰’”...這些鮮活的細節,讓將軍幼年“好打抱不平”的倔強性格躍然紙上。學子們沿著時間線繼續追尋,看到他在縣立中學與左權等成立“社會主義研究社”,創辦《前進》周刊探求真理,直至1927年于黃埔軍校入黨,最終確立了畢生追隨的革命信仰。
圖為時輪記憶館“篇章一”
當講解提及解放戰爭,“排炮不動,必是十縱!”這句形容宋時輪所率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鋼鐵意志的贊譽,深深震撼了在場學子。豫東戰役死守桃林崗五晝夜重創強敵,淮海戰役徐東阻擊戰奠定勝局……一幅幅戰役地圖和影像資料,無聲訴說著將軍運籌帷幄、敢打硬仗的軍事傳奇。抗美援朝篇章更讓學子們肅然起敬:長津湖零下40℃的極寒中,宋時輪臨危受命率第九兵團分割圍殲美軍王牌,創下全殲“北極熊團”的輝煌戰績。毛澤東主席的評價“用你的兵團,就是要發揮善戰惡敵之長!”回蕩在展館,也刻進學子心中,成為對“排炮不動”精神最生動的詮釋。
實踐團負責人陳美怡表示:“宋將軍時輪將軍‘信念如磐、敢戰善戰’的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寶貴財富。我們要將其帶回校園,激勵同齡人勇擔時代使命。”為此,團隊已系統拍攝了大量影像素材,著手制作紀錄片,力求生動再現將軍風采,讓紅色基因在青年中煥發新活力。
圖為視頻組在拍攝紀錄片
圖為文案組搜集閱讀時輪記憶館相關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