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重心偏移,電車銷量見跌,
何時“守得云開見月明”?
【Energydigital網近日報道】
2025年第二季度,隨著特斯拉將重心轉向光伏發電、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形機器人等技術領域,其電動汽車交付量出現下滑。這一季度電車成交量的顯著下滑標志著特斯拉在技術探索進程中進入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發展階段。
縱觀國內,特斯拉常年穩居美國電車市場頭把交椅,2022年第一季度市場份額更是高達75%。然而,截至年初,這一數據跌入43.5%,特斯拉也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雪佛蘭、凱迪拉克、悍馬和別克躋身電車領域,通用汽車等后起之秀也得以乘勝追擊。通用汽車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卡桑德拉·加伯(Cassandra Garber)表示:“得益于公司研發的數款品牌電車,通用已成為全美第二大電車公司。”
放眼全球,特斯拉也面臨著種種挑戰。2024年,比亞迪占據全球22.2%的電車份額,而特斯拉僅為10.3%。五菱、寶馬、理想等也蒸蒸日上。特斯拉在維系市場地位與拓展多元化商業模式之間權衡,業內專家也正密切關注其在能源和自動化領域的投資將如何影響其核心汽車業務。
盡管交付量比預期值少了近3,000輛,這也并未影響特斯拉的股票漲跌。公司不斷向太陽能、自動駕駛出租車與人形機器人等領域進軍,頗受投資人與業內關注。
除汽車制造外,特斯拉在太陽能行業也投入巨資。該公司于2016年以26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太陽能公司SolarCity,旨在打造一家綜合可持續的能源企業。此外,它還建設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提供全套安裝及配套服務。特斯拉與美國Intersect Power(一家美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服務商)在2024年達成了15.3吉瓦時儲能協議,合作成效顯著。
特斯拉能源與充電副總裁邁克·斯奈德(Mike Snyder)表示:“與Intersect的合作始終是明智之舉,其開發專長與特斯拉垂直整合技術的即插即用特性相結合,能夠提升電網彈性,支持更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整合所需的速度和規模。”
特斯拉在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創新同樣引發熱議,該類車運轉基于攝像頭,而非 Waymo,Zoox等競爭對手所使用的雷達和激光雷達技術。利用攝像頭進行自主導航有利于控制成本,但這也引發了監管機構的審查與公眾關注等諸多挑戰。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強調不會提前同意使用該類技術或汽車系統,要求制造商在自我認證符合安全標準的同時,必須接受相關調查,排查潛在隱患。
六月,特斯拉于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推出自動駕駛汽車,而網絡流出的視頻顯示自動駕駛出租車違反交通規則,又將其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NHTSA聯系特斯拉解決此事,隨著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不斷發展,相關監管對話仍在持續進行。
同時,特斯拉還拓展了機器人領域的研究。特斯拉正在研發名為Optimus的人形機器人(又稱Tesla Bot),該項目雖早在2021年就已公布,聲稱將與特斯拉汽車共享其人工智能系統,但至今仍備受關注。總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機器人業務有望趕超汽車。據特斯拉官方介紹,Optimus將憑借尖端人工智能技術,執行具有危險性、重復性的工作任務。
涉獵多元技術領域表明特斯拉也處在關鍵變革期。公司砥礪探尋創新,其未來發展軌跡可能會對汽車行業,乃至更廣泛的能源與科技進步領域產生深遠影響。
翻譯 | 甘 萍(微信部)
審校 | 關天素(微信部)
編輯 | 關天素(微信部)
注:圖片來源網絡,文章有刪減
微信號丨能源輿情
新浪微博丨中國國際能源輿情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