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連出現一系列營銷風波后,深藍汽車品牌形象崩塌和用戶信任受損,陷入了近幾年以來最困難的窘境!
近日多家媒體報道,深藍汽車的首任董事長楊大勇似乎秘密“回歸”,正以“指導”身份馳援深藍汽車的品牌和營銷工作。
今年上半年,在現任CEO鄧承浩領導下的深藍汽車曾多次陷入輿論危機。此時此刻老將楊大勇的回歸,難免讓外界對深藍汽車未來的人事架構調整浮想聯翩。這場人事調動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戰略考量,又能否成為深藍汽車逆勢而上的關鍵轉折點?
鄧承浩:擁抱流量,卻被流量反噬
回顧鄧承浩與流量博弈的上半年,只能遺憾說一句:越努力、越失敗。
先是開年之際,鄧承浩在線下活動中高調宣布深藍汽車迎來第四十萬輛整車下線,并講述了過去的創業故事:97個員工賣房,投了一個多億的現金給到公司。其中,他本人更是賣房加貸款湊足了五百萬,只為“把深藍干好”。
但當代年輕人早已厭倦了將思想與職場捆綁,對于這場勵志的賣房之戰,網友們并不買單,紛紛調侃是“貸款上班”。
不久后,深藍汽車又因廣告語碰瓷和強制推廣告,被網友批評風度(參數丨圖片)盡失。2025年5月,深藍S09先是在電梯廣告中暗喻頭部品牌:“無需多問,空間全面越界”、“無需多理,智能超乎所想”。
緊接著,深藍汽車又在未經用戶同意的前提下,向48萬老車主強制推送深藍S09的購車廣告。據車主爆料,廣告以全屏形式覆蓋了車機主界面,遮擋范圍包括360攝像頭影像、導航路線等,對行車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除了這些公開事件,鄧承浩還曾因一次對員工的講話惹怒網友:“買G318無憂穿越版,給大家離職的機會,出去野一下,野完之后深藍再把大家召回來。”
盡管其本人曾通過社交平臺解釋絕不是噱頭,更沒有賣車之舉甚至淘汰員工之意,只是想讓員工去親身體驗G318無憂穿越版的產品力。但在離職、失業等話題備受關注的當下,鄧承浩此言造成了負面連連。
縱觀這些營銷事件,不得不說是“言多必失”的真實寫照。在年輕人追求真實、個性的當下,“為工作傾盡全部、為品牌赴湯蹈火”的套路早已過時,離職造成的工齡清零等問題更是讓消費者直接代入了親身利益。
或許正因如此,長安汽車及時調遣兼具深厚營銷經驗與扎實技術管理背景的老將出山馳援深陷窘境的深藍汽車,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公開信息顯示,楊大勇早年畢業于北京理工大學市場營銷專業,多年來從事汽車營銷工作,具有豐富的品牌營銷經驗。現任職務為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長安福特執行副總裁、長安福特新能源董事長兼總裁。更為重要的是,楊大勇是深藍汽車前身(長安新能源)首任董事長。
背刺老車主,銷量拖后腿
對于有可能“回歸”的楊大勇或其他深藍汽車高管來說,眼下不但要直面用戶輿論的問題,更要解決深藍汽車模糊的產品線定位和拖后腿的銷量問題。
2025年上半年,長安汽車以135.5萬輛的半年銷量創下近八年新高,同比增長6.8%。在這一數字中,新能源板塊貢獻了45萬輛的銷量,同比增幅達到48.8%。
在一片向好中,深藍汽車為長安汽車“香格里拉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銷量卻未達到預期目標。截至2025年5月底,深藍汽車銷量合計為11.33萬輛,僅完成新目標的28%。近期,鄧承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原定的50萬輛年度銷量目標下調至40萬輛。
沖高失敗的滋味兒,對于深藍汽車來說并不陌生。
2023年深藍汽車預期銷量20萬輛,實際銷量13.48萬輛;
2024年深藍汽車預期銷量28萬輛,實際銷量24.3萬輛。
盡管月均銷量破萬,但在黑馬已經嶄露頭角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深藍汽車的成績并不亮眼。
在銷量承壓之際,深藍汽車還因數次“背刺老車主”,斬斷了自己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在幾款重要車型中,SL03降價幅度高達4.2萬元,包含2.2萬元現金和價值2萬元的權益禮包;深藍S07上市僅7個月即推出新款,且在“換代”的時候,2024款降價3萬元清庫存;還有去年6月上市的G318,今年啟動降價促銷時,幅度同樣達到3萬元,違背了鄧承浩“G318不會降價”的諾言。
“新央企”浮出水面,深藍發展承壓生變
作為長安汽車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的核心承載者,深藍定位為“未來科技暢想者”,秉持“探索未來科技,突破出行想象”的品牌使命。從內部來看,深藍汽車在長安汽車新能源板塊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當出現輿論及銷量等諸多問題時,勢必要及時進行調整。
從外部來看,長安新央企的正式方案預計在7月底或8月初正式發布,行政提級已經基本是板上釘釘。這一變動,也必將對深藍汽車的發展帶來一系列影響。
回顧一下長安汽車即將“升級”的公告時間線——
6月5日,長安汽車發布公告,其間接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將實施分立,其汽車業務分立為一家獨立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
6月23日晚,長安汽車發布公告:接到控股股東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長安”)的通知,其名稱由“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變更為“辰致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辦理完成,并取得營業執照。
據公開信息顯示,中國長安是長安汽車的控股股東,持有長安汽車17.99%的股份。此次更名讓出來的“中國長安”四字,被外界猜測為將成為獨立央企的全新命名。待新央企落地后,長安汽車將晉升為獨立央企,此后由國資委直管。
更高的級別意味著更多的資源,但也意味著更大的壓力。因輿論危機、銷量不佳、資不抵債等問題,深藍汽車很有可能成為壓力之下的首當其沖——截至2024年末,深藍汽車總資產達342.95億元,凈資產達-35.03億元,公司負債率高達110%。
面對重重困難,老將楊大勇的馳援傳聞,已釋放出長安汽車 “背水一戰” 的戰略決心。
但面對未來新能源市場激烈的競爭,又恰逢央企整合的關鍵時刻,窘境中的深藍汽車若將破局,更需從 “產品競爭” 到 “體制再造” 的升維,這不僅是一場商業競爭,更是一場關乎中國汽車工業能否在全球價值鏈中躍升的戰略豪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