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扣球比誰都狠”的主攻手,到“管理起全隊也不含糊”的俱樂部高管,王一梅的人生翻篇翻得利落又帶感。
沒有選擇在掌聲中瀟灑退役,而是披上西裝、拿起合同,用實力把“退役”變成“轉型”。
外界關心她變美了、瘦下來了、37歲還單著,她卻早已跳脫世俗的劇本,把生活過成了她自己的球場。
這不是勵志雞湯,而是一位女排老將,用行動寫下的人生多打幾局沒關系,重要的是每一局都不浪費的真實故事。
一
在職業運動員的世界里,退役一般有兩種典型路線:一種是徹底隱身,仿佛從此“與世界無關”。
另一種是頻繁出圈,去綜藝、上熱搜、拍廣告,走上一條明星爆火路線。
王一梅偏不走尋常路,不消失、不炒作,而是直接把球衣換成職業裝,手握董事身份進入管理層。
2019年,她用一記“雙響炮”給球迷來了個措手不及:一邊復出,一邊坐上遼寧華君女排總經理的位置。
這種操作,在排球圈幾乎沒有模板可抄。
在許多球迷為她規劃“如何體面”的時刻,她已經在考慮如何盤活一支隊伍的商業路徑。
一上任,她先把外援政策給改了——過去遼寧隊幾乎沒請過外援,她直接引進三位,陣容硬件升級,球隊戰斗力跟著往上竄。
但她并沒打算只做辦公室女高管,新賽季開打,她干脆自己穿回球衣上陣。
首戰就砍下18分,其中發球拿7分,進攻成功率高達61%,主接一傳也沒落下。
場上不僅是得分主力,還是臨場指揮,小將們有點像進了“實踐帶教班”。
說是“打工皇后”顯然太輕薄了,她更像是“CEO”自帶執行力的范本。
而這份能力,也不是臨時練出來的,王一梅的起點并不是在排球場邊。
7歲進入大連體校,她原本是準備往專業游泳選手方向培養的。
訓練強度大、日常生活全靠水推進,但隨著年紀增長,身高也突飛猛進,四肢愈發“超標”。
教練實在管不住她的骨架發育,只能看著她越游越“脫水道”,練著練著,竟像是游到了排球場。
遼寧省體校的排球教練寧冬春一眼看上這個“胳膊比網還長”的小姑娘,經過一番操作,她的專業方向就此發生大轉彎。
2000年,王一梅參加女少隊的系統訓練,當時的她剛改項目不久,動作粗、節奏慢、技術還不成型,但“力量”已經初露鋒芒。
教練看完訓練課后總結了一句:技術可以練,但這股“爆發力”,得天獨厚。
在排球圈,如果一個人能靠手腕發力,那她算有天賦。
要是連扣球都能聽出“炸響”,那她絕對是稀有動物。
二
王一梅就是那個“球一落地,地板發抖”的存在。
訓練一年過后,15歲的她就已經能在遼寧一隊里混戰了。
那時她的定位是“臨時補位”,但實際上,每次上場都能讓對手感受到“被卡車撞過”的壓迫感。
再往后,她的成名路徑說不上完美,但絕對效率驚人。
沒有人給她“造神空間”,沒有人給她劇本式保護,她靠一記記實打實的扣球,自己拼成了女排的核心。
2006年女排世錦賽,女排整體狀態起伏,她一個人扛起全隊得分,名列發球榜第二、總得分第三。
兩年后的北京奧運,中國隊沒能站上最高領獎臺,卻靠她的一記記重扣,徹底“嚇”住了對手。
最經典的場面,是她在對陣日本隊時的一記重殺,直接把對方主力木村紗織扣得“站不穩”。
2010年亞洲杯,她摘得最有價值球員,隨后兩年在國內外大獎賽和聯賽連連攬獎。
其中,2011-2012賽季聯賽,她拿下371分的恐怖總分,扣球、發球雙項第一。
壓過眾多外援,力壓恒大外援斯科沃隆斯卡,以“國產重炮”的身份震撼整個聯盟。
但世上沒有人能永遠在高位“重錘出擊”,傷病也沒繞過她這個“猛人”。
頻繁比賽、高強度對抗,加上肩膀和膝蓋過度使用,王一梅的身體逐漸亮起紅燈。
到了2012年,她在倫敦奧運帶傷上陣,那時候沒人知道她腿傷多重,只知道她咬著牙沒下場。
這樣的身體,哪怕心有余力,也不可能再無限制地消耗下去。
2013年,她選擇出國踢館,伊薩奇巴希這支隊伍在外面屬于一流強隊,外援限制嚴格、競爭激烈,
她作為主攻簽約入隊,雖然首輪沒進大名單,但訓練表現受到高層認可。
她沒有像部分球員那樣“文化沖擊綜合征”發作,而是默默適應、參與備戰。
與她一同前往土耳其的還有她的家人,在土耳其租了房、配了向導,生活節奏逐漸融入。
沒有新聞炒作,也沒大張旗鼓地告別,僅僅一年后,她靜靜回國。
她早在傷病最嚴重的那幾年,就已逐步思考退役之后的可能性。
別人關心“下一個比賽在哪里”,她已經在盤點“俱樂部發展路徑”和“青訓系統如何打通”。
三
當球員時是主攻王,一轉身就變成管理行家,這種進化靠的不是機緣,是底層積累和腦子清醒。
在“職業轉型”這件事上,王一梅沒有靠情懷站臺,也沒有去蹭“排球精神”的流量,而是直接用實際成績站穩腳跟。
一個賽季帶出球隊質變,干實事,不掛空擋。
比她打球強的人不少,但能一邊管俱樂部、一邊沖前排還打得進的,真沒幾個。
當然,她的生活并不僅限于排球館和會議室,退役后,不少人注意到她“變美”了。
曾經在賽場上“以力量服人”的形象,如今褪去球衣、剪短頭發、妝容精致地出現在鏡頭前,氣質更偏職場精英。
曾經她是沖在第一線得分的選手,現在,她變成支撐整條產業鏈的人。
而在聚光燈背后,她的生活狀態也成了輿論焦點。
至今37歲未婚未育,甚至連“對象”都是神秘狀態,不少人開始替她“發愁”。
可如果仔細觀察她的軌跡,會發現她似乎從沒被婚姻這件事左右過人生方向。
王一梅沒有被輿論催著“趕緊嫁人”,也沒被女運動員就該早婚早退那套老舊觀念束縛。
她的狀態很清楚——不結婚不是因為沒人要,而是她還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不是每個女運動員退役后都能繼續活躍在圈內,更別說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回歸核心舞臺。
她沒有在熱搜上刷存在感,卻用一次次亮眼的操作讓人知道:她還在,而且活得挺好。
如今,她照常上班、管理球隊、參與排球公益、組織賽事、運營青訓,甚至有空還發幾張日常自拍。
不像某些退役女運動員那樣突然人間蒸發,也不像某些走紅后就一頭扎進娛樂圈的選手那樣飄忽不定。
結語
她已經證明,不依賴比賽成績也能活出存在感,不靠婚姻狀態也能構建穩定人生。
一個人到底有沒有贏,只看她在自己設定的游戲規則里,是否站住了場。
參考資料
倫敦奧運會人物介紹:王一梅(排球).央視網.2012年07月07日 [引用日期2018-08-17]
淚目!31歲王一梅詮釋排球熱愛 16年風雨初心不變.新浪網 [引用日期2024-10-08]
星銳榜:王一梅國內最佳 球迷心中MVP非她莫屬.搜狐體育 [引用日期2024-10-14]
土耳其俱樂部老板:王一梅具有很強天賦和實力.中新網 [引用日期2024-10-1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