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偽史論大V們被端,該不該?
最近,一批宣稱“西方文明全是假的”的自媒體大V被集體封號,網上吵翻了天。有人拍手稱快,說早該收拾這些“歷史發明家”;也有人破口大罵,罵平臺搞“文化專制”。這場爭論背后,藏著幾個關鍵問題:這些大V到底該不該封?封了就能解決問題嗎?我們到底該怎么看待歷史?
一、先看這些大V干了啥
這些偽史論大V的“騷操作”堪稱“反智天花板”。比如:
- 金字塔是現代水泥澆的:有人指著埃及金字塔說“這明顯是混凝土”,結果科學家一化驗,石塊里的成分和尼羅河淤泥完全一致,直接打臉。
- 牛頓抄襲《永樂大典》:硬把《永樂大典》的插畫和相對論公式P在一起,說“愛因斯坦偷中國智慧”,居然有1.4萬人點贊。
- 鄭和發現美洲:拿著《鄭和航海圖》上幾個看不懂的符號,宣稱“明朝早于哥倫布發現美洲”,實際那張圖只畫了東南亞。
更離譜的是,連中國史都敢魔改。有人說“蒸汽機原理寫在《天工開物》里”,結果明朝連蒸汽機零件都沒造出來,被歷史學者當場揭穿。
二、封號該不該?要看兩點
1. 傳播謠言,危害極大
這些大V把歷史當“盲盒”拆,專挑獵奇、煽動民族情緒的內容。比如宣稱“金字塔是19世紀偽造”“愛因斯坦是抄襲中國”,本質上和“疫苗芯片論”“登月造假論”是一路貨色。
危害有三:
- 毒害科學素養:讓人用情緒代替考據,比如看到古希臘雕塑有風化痕跡,就斷言“這是3D打印的”。
- 搞亂學術生態:有浙大教授跟著鼓吹偽史論,學生開始質疑教材,甚至要求刪掉世界史課程。
- 損害國家形象:否定西方歷史,反而讓人覺得中國不尊重文明多樣性,連外國漢學家都吐槽“和偽史論辯論比寫論文還累”。
2. 但封號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封殺大V容易,但治標不治本。比如有粉絲威脅要起訴平臺“文化專制”,還有人翻出教授游希臘的照片打臉“現代偽造論”——這些操作反而讓偽史論更“熱鬧”。
關鍵矛盾在于:
- 民族情緒被利用:有人把質疑西方歷史包裝成“愛國”,實則用“西方怕中國崛起所以偽造歷史”等話術收割流量。
- 平臺監管滯后:偽史論靠短視頻傳播,平臺一開始睜只眼閉只眼,直到舉報量暴漲320%才出手。
三、歷史該怎么看?三點真相
1.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否定別人
故宮和盧浮宮合辦特展時,雙方用X光互證文物真偽,這才是大國風范。非要貶低金字塔、吹捧三星堆,反而顯得心虛。
案例:三星堆剛出土時,有人硬說青銅器是“外星文明”,結果考古發現它和中原商文化一脈相承。
2. 科學精神比民族情緒重要
浙江大學用激光掃描驗證金字塔年代,這才是該追的“星”。天天罵“西方造假”,不如多建幾個考古實驗室。
3. 歷史需要嚴謹,不是腦洞大賽
質疑可以,但得拿證據。比如有人懷疑夏朝不存在,考古學家就挖出甲骨文、青銅器來回應。而偽史論者只會說“我覺得”“網上都這么說”。
四、封號之后,我們該做什么?
1. 別讓平臺當“保姆”
封號只是第一步,更該普及歷史科普。比如用短視頻展示考古現場,教大家怎么分辨謠言。就像網友說的:“歷史不是抖音特效,而是考古鏟下的泥土”。
2. 警惕“雙標”陷阱
不能只罵西方偽史論,對國內的歷史虛無主義也要警惕。比如有人一邊罵“西方造假”,一邊相信“夏朝是韓國的”,這更可笑。
3. 重建文明對話
真正的文化自信,是敢和世界對話。敦煌文獻造假?國際考古隊用碳14檢測打臉。三星堆爭議?和日本學者合作研究青銅器成分。這才是文明該有的樣子。
結語:歷史不是戰場,而是鏡子
封殺偽史論大V,就像趕走菜市場里賣假藥的江湖郎中。但要讓人們不再被騙,還得靠科學教育、靠嚴謹考古、靠理性對話。
記住兩句話:
- 吹牛不會讓中國偉大,實干才能。
- 歷史不是抖音特效,而是考古鏟下的泥土、文獻里的墨跡、科學儀器的檢測數據。
- 當年輕人愿意去博物館看真文物、讀正經史書時,偽史論自然就沒人信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