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今年入伏遇上"母伏年",老話說的"母伏遇大澇"正在應驗。
7月20日入伏當天,山東多地就下起了瓢潑大雨。
這雨下得,地里的玉米都快泡發了。氣象數據顯示,母伏年降水量比常年高出15%不是瞎說。農田里積水嚴重,老農們連夜挖溝排水。
可這雨沒完沒了,剛排完又積上了。濰坊的王老漢蹲在地頭直嘆氣:"這玉米要是泡爛了根,秋收可咋整?"城里人也不好過。
衣服晾三天還滴水,除濕機24小時不停轉。劉大姐抱怨道:"這濕度,被子都能擰出水來!"專家緊急提醒要防潮防霉。
母伏年的濕熱天氣最容易滋生細菌。特別是老人孩子,得特別注意飲食衛生。
農田排水成了頭等大事。農業農村部門要求各地必須疏通溝渠,排查隱患。
可有些低洼地塊,排水泵都抽不及。氣象臺連續發布暴雨預警。
未來三天,魯西北和魯中地區還有強降雨。這雨再下,秋糧產量怕是要受影響。2016年和2020年也是母伏年,那兩年山東農業損失不小。
今年這架勢,怕是更夠嗆。
農民們最擔心的是玉米授粉期遇雨。濕度太大花粉容易失效,直接影響產量。
老王愁得睡不著覺:"一畝地少收兩百斤,這損失找誰補?"城市內澇同樣讓人頭疼。
有些路段積水沒過膝蓋,上班族都得繞道走。排水部門全員上崗,可還是忙不過來。
母伏年的特點就是濕熱交加。這種天氣,人容易中暑,莊稼容易生病。
防暑降溫必須做到位。
老一輩說的"公伏旱,母伏澇"確實有道理。
單數年份入伏多干旱,雙數年份就多雨。
今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六,可不就是雙數?建議農民朋友抓緊晴雨間隙施肥打藥。
濕度大病害多,預防比補救更重要。
農技站都在加班指導。這天氣啥時候是個頭?氣象預報顯示,月底前都難見連續晴天。
大家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特別提醒低洼地區村民注意安全。
夜里下雨更要提高警惕,必要時及時轉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