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從7月20日開始,8月19日結束,共30天。今年是晚入伏,農歷六月廿六入伏,農諺說“晚入伏旱干田”。
入伏當天是雙數日期,屬母伏,老輩人講“母伏悶”,濕度大、悶熱天多。末伏8月9日開始,在立秋后,屬于“秋包伏”,民間有“秋包伏,熱死牛”的說法。這樣的三伏天,對咱種地的影響可不小,得早做準備。
晚入伏雨水少,容易出現干熱天氣,地里的莊稼怕旱。玉米、水稻正是灌漿的時候,缺水可不行,得盯著墑情。母伏濕度大,悶熱天氣多,作物容易生病,得防著病蟲害。
像棉花、蔬菜,在高濕環境里,爛根、葉斑病可能找上門。
“秋包伏”意味著秋后還得熱一陣,秋作物后期管理不能松。長江流域的棉田,要注意持續高溫可能造成棉鈴脫落。黃淮海地區的夏玉米,得防“卡脖旱”,影響灌漿結實。
華北地區“七下八上”主汛期和三伏重疊,得防強降水。雨水多了,田間容易積水,要提前挖好排水溝。老輩人看云識天氣、用草木灰防潮的土辦法有道理。
但咱也得結合科學,比如看天氣預報調整農事。
未來幾天,高溫天氣要來了,菜園里的菜得早晚澆水。大棚種植的老鄉,趕緊檢查棚架,別讓悶熱天憋壞作物。
山區地塊排水難,更要留意暴雨預警,防止山洪沖毀農田。
平原地區灌溉方便,但也別等地里干裂了才澆水,傷根。有人覺得中伏少了10天,伏天就涼快了,這是錯覺。今年三伏天基本在閏月里,秋老虎可能厲害,高溫會往后拖。
咱農民靠天吃飯,天氣的影響躲不開,但提前準備能減少損失。
我個人認為,老經驗加上科學法子,才是雙保險。
比如防旱,既可以按老法子鋪秸稈保墑,也能用滴灌省水。現在該做啥?
趕緊檢修灌溉設備,備好防蟲藥,清溝理墑。
拿不準的地方,多問問村里的農技員,別自己瞎琢磨。伏天熱不熱,田管早準備;汗滴有沒有白流,全看眼下有沒有后手。關注網易號,后續還有更多三伏天田管妙招,別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