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重慶頻道
人民網重慶7月7日電 近日,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以下簡稱“重醫附二院”)消化內科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救援。一位67歲的胃癌術后患者李桂蘭(化名),胃出口因吻合口嚴重狹窄而完全堵塞,無法進食飲水,此外其肺部嚴重積水使她無法接受常規麻醉。面對這一困境,重醫附二院消化中心團隊成功實施了無麻醉狀態下高難度的超聲胃鏡下胃腸吻合術,為患者架起了“生命之橋”。
醫生通過超聲內鏡進行手術。重醫附二院供圖
李桂蘭的求醫之路充滿波折。2023年12月,她被確診為胃印戒細胞癌并接受了復雜手術。然而,今年5月,她出現嚴重的胃流出道梗阻,胃出口被完全堵死。這使她無法正常地進食進水,連維系生命的抗癌藥物也無法服用。輾轉求醫后,李桂蘭被緊急送至重醫附二院消化內科就診。
“當時的情況極其兇險,梗阻不解除,患者的生存都成了問題,更別提后續的抗癌治療了?!敝蒯t附二院消化內科主任何松坦言救治難度巨大,而挑戰來自多個方面:首先,患者肺部大量積水,使得常規麻醉成為“禁區”,手術必須在患者完全清醒狀態下進行;其次,胃癌手術徹底改變了患者胃的正常解剖結構,手術路徑如同“迷宮”;再者,大量腹水讓腸管像“漂浮的樹葉”,精確定位目標小腸極其困難。然而,這場手術要求毫米級精準,任何一個微小失誤都可能導致穿孔、大出血等致命后果。
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該院消化內科團隊協同腫瘤科、麻醉科、內分泌科、營養科等多學科專家進行聯合會診。經過縝密評估,消化內科制定并由副主任寧波團隊實施了創新的“兩步走”方案:首先在患者腹腔內置入引流管作為“路標”;隨后,在患者清醒狀態下,借助超聲胃鏡實時導航,精準定位到漂浮的目標小腸,將一根可擴張金屬支架置入胃與小腸之間,建立新的食物通道。
團隊憑借超聲內鏡的精確定位,順利完成手術。術后,李桂蘭在24小時內就能小口喝水,3天后便正常進食并出院。
據何松介紹,此次實施的內鏡下胃腸吻合術,是一種治療晚期腫瘤和頑固性胃流出道梗阻的內鏡下新型治療手段,尤其適用于無法耐受傳統開腹手術的患者。該技術通過超聲內鏡精準定位,利用自然腔道進行穿刺和支架置入,在胃腸之間“搭橋”以解除梗阻,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創傷較小。(胡虹、施懿、向秋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