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小米汽車微博
6月26日,小米YU7正式上市發布。此前行業人士大多猜到了小米YU7的訂單規模會很可觀,然而和現實相比,猜測還是顯得太保守了。
小米汽車官微表示,開售18小時,小米YU7鎖單量已突破24萬臺。這打破了小米SU7去年開售后36小時獲得12萬輛訂單的成績,也讓當年特斯拉Model 3發布后24小時內收獲18萬份訂單的成績相形見絀。
小米 確實是流量高手
而YU7訂單火爆,僅僅是一系列波瀾的開端。
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小米YU7的訂單轉讓貼也隨著上市洶涌二來。記者瀏覽發現,根據交付周期的不同,這些訂單的轉讓“傭金”從3000元至20000元不等。有車企高管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質疑“小米粉絲愚忠”,稱“群體會降低智慧”,隨后這位高管道歉刪帖。
近幾日,一些競品車型開始對YU7制定針對性的銷售話術,被網友們曝光到網上。更有一些品牌的銷售人員表示愿為已訂小米YU7的用戶轉單承擔5000元的定金損失。更有網友腦洞大開:“買車可以先定YU7,再轉投其他車型”。
7 月 2 日,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在直播間表示:“看到(三分鐘)大定數據的第一時間我都愣住了,看了好幾遍才跟現場的人分享。三分鐘大定 20 萬單,一小時大定 28.9 萬單,這個數字絕對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奇跡,所以大家都非常震驚。”
雷軍對其他車企的 “截胡” 也做出了回應:“我也認真學習了一下,實話實說,內容不太準確,甚至有一些詆毀和歪曲…… 我覺得大可不必。”
事實上,諸多競品瞄準小米 YU7 準車主進行 “截胡”,很大程度是由于小米 YU7 交付時間過長引發了許多消費者的焦慮。小米汽車訂購頁面顯示,小米 YU7 標準版鎖單后交付周期為 57—60 周,Pro 版為 50—53 周,Max 版為 37—40 周。
此外,還有一些投訴平臺上出現了消費者對小米 YU7 預定當中問題的抱怨與不解,這些問題也集中在交付時間。因為根據政策,2026 年 1 月 1 日起,同樣的小米 YU7 車型將比此前提車的用戶多承擔 1.1-1.5 萬元的購置稅稅款,在此條件下,何時交車成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重要關注點。
部分消費者表示在預定中遭遇了不同種類的 BUG(有的消費者甚至經歷 4 個 BUG),導致訂單排序靠后,無法實現 2025 年交車。還有消費者認為,小米在開放預訂時,并沒有提示除首批交車(首批交付時間為 8 月)外的預計交車時間,影響了消費者的決策判斷。
也有一些消費者提出了要求退定金的訴求。
一款新車發布的營銷事件,已經構成了足夠 “破圈”,充斥了同行之間、車企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黃牛之間不同維度、不同方向的聲音,構成了大型流量池。
某平臺關于要求YU7退定金訴求的帖子
現象級事件 折射出了各方焦慮
7 月 2 日,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雷軍在直播間表示:“看到(三分鐘)大定數據的第一時間我都愣住了,看了好幾遍才跟現場的人分享。三分鐘大定 20 萬單,一小時大定 28.9 萬單,這個數字絕對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奇跡,所以大家都非常震驚。”
雷軍對其他車企的 “截胡” 也做出了回應:“我也認真學習了一下,實話實說,內容不太準確,甚至有一些詆毀和歪曲…… 我覺得大可不必。”
事實上,諸多競品瞄準小米 YU7 準車主進行 “截胡”,很大程度是由于小米 YU7 交付時間過長引發了許多消費者的焦慮。小米汽車訂購頁面顯示,小米 YU7 標準版鎖單后交付周期為 57—60 周,Pro 版為 50—53 周,Max 版為 37—40 周。
此外,還有一些投訴平臺上出現了消費者對小米 YU7 預定當中問題的抱怨與不解,這些問題也集中在交付時間。因為根據政策,2026 年 1 月 1 日起,同樣的小米 YU7 車型將比此前提車的用戶多承擔 1.1-1.5 萬元的購置稅稅款,在此條件下,何時交車成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重要關注點。
部分消費者表示在預定中遭遇了不同種類的 BUG(有的消費者甚至經歷 4 個 BUG),導致訂單排序靠后,無法實現 2025 年交車。還有消費者認為,小米在開放預訂時,并沒有提示除首批交車(首批交付時間為 8 月)外的預計交車時間,影響了消費者的決策判斷。
也有一些消費者提出了要求退定金的訴求。一款新車發布的營銷事件,已經構成了足夠 “破圈”,充斥了同行之間、車企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黃牛之間不同維度、不同方向的聲音,構成了大型流量池。
營銷盛宴下 隱憂浮現
有一些問題難評進步還是倒退。” 陳勇文表示,“過去新車發布基本就能批量交付,企業早已做好生產、供應鏈準備。但新品牌進入后,上市與交付間隔變長,甚至分離,新車發布成了類似房地產的‘期房’模式。
這是否正常、符合消費者需求?是消費者容忍度提高,還是對汽車的理解已變,接受其消費電子化?”
“擔心唯流量化下品牌營銷與口碑的關系。” 裘慶璋認為,“新品牌營銷值得學習,但部分消費者因產品與營銷出入由‘粉’轉‘黑’,會折損品牌形象,不利于長期建設。”
這提醒汽車產業,擁抱創新與流量時,更需敬畏產品、夯實體系、保障用戶權益,才能贏得長期發展。
課程安排將根據實際情況動態調整,如需獲取最新實時課表,歡迎掃描文章最下方二維碼添加專屬客服一對一咨詢!
1.
2.
3.
4.
5.
THE END
版權聲明:本微信公眾號(IATF16949
)所推送文章中,部分來源于網絡。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注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系。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系我們,我們會在
24小時內刪除處理,謝謝!內容若有誤,歡迎批評指正
加群或咨詢課程具體內容
掃碼添加客服企業微信號咨詢
離開前,記得點個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