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辣椒,禁止搬運抄襲、AI洗稿,侵權必究)
讓電動車跑得更遠,應該說是所有電動車主內心最樸實的期望,但是往往事與愿違。
尤其目前市場上對電動車改裝大電池查的很嚴,所以大家想要追求長續航千萬不要動歪腦筋。
對此就有人說,既然電動車改不了,那就改變我自己的騎行習慣,這樣總沒問題吧!
但是大家不知道怎么讓電動車騎行更省電,是需要騎得快,還是騎得慢呢?
結論先行:慢騎更省電,但并非越慢越好!
實測數據顯示,電動車在20-25km/h的時速下最省電,此時電機效率高、風阻影響小。
若一味龜速行駛(如低于15km/h),反而會因頻繁起步、電機低效運行增加耗電。掌握科學的騎行技巧,配合車輛保養,能讓續航提升10%以上。
那么,為什么“慢騎”更省電?
1、電流輸出更平穩
維修師傅用萬用表測試發現,轉把擰一半(慢速)時電流為1.8A,全速擰到底時電流飆升至3.6A。慢速騎行時,電池放電更均勻,減少了高負荷電流對電池的損耗。
原理:電動車電池放電效率與電流強度相關,電流越大,內阻發熱越嚴重,實際可用電量減少約15%。
2、風阻影響大幅降低
速度從20km/h提升到40km/h,風阻增加近4倍。電機需額外消耗30%以上的電量對抗空氣阻力,而低速騎行時風阻占比不足20%。
3、電機效率最佳區間
電機在中等轉速(對應20-25km/h)時效率達85%-90%,高速運轉時效率下降至75%以下,低速(如10km/h)時因頻繁啟停效率也降低。
以60V20Ah電池車型為例:
全速行駛(45km/h):續航約50公里
經濟時速(25km/h):續航提升至60公里
勻速+助力騎行:續航可達70公里(多跑20公里)
下面小辣椒就告訴大家,掌握以下5種技巧,電動車能多跑10公里。
1、勻速行駛,避免急加速/急剎
電動車電機在急加速時需要瞬間輸出大電流,類似燃油車“地板油”,耗電量激增。
建議:起步時緩慢擰轉把,讓速度平滑上升;提前預判路況,利用慣性滑行減速;遇到紅綠燈時,提前松油門滑行替代剎車。
2、保持胎壓在標準值上限
輪胎是電動車唯一接觸地面的部件,胎壓不足會顯著增加滾動阻力。
例如:胎壓2.0bar時,滾動阻力比3.0bar高約25%;建議每月檢查一次胎壓(標準值通常印在車架或說明書)。
3、巧用能量回收(帶此功能的車型)
部分電動車支持制動能量回收,原理是將剎車時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回充電池。
操作要點:下坡或減速時提前松油門,讓電機反向發電;避免完全依賴剎車,優先用滑行觸發回收。
4、極端場景省電策略
爬坡:提前加速沖坡,避免低速爬行(低速時電機負載大,耗電翻倍)。
逆風:降低車速至15km/h,減少迎風面積(如俯身騎行)。
5、科學充電習慣
避免滿充/過放:電量剩30%時充電,充滿后及時拔掉,防止電池硫化。
減少快充:快充會加速電池老化,建議每月快充不超過2次。
針對電動車更省電的騎行方法,你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創作不易,感謝您點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