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文史,要您好看
作者:孫毅
編輯:莉莉絲
1943年7月,盟軍集中兵力向意大利附近的西西里島展開登陸行動。經過一個多月的戰斗,盟軍消滅德意軍隊29000多人,14萬軸心國官兵放下武器投降。西西里島登陸戰役的直接結果是:意大利法西斯政權垮臺。
對比1940年的歐洲戰局和1943年的西西里島戰役,會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1940年,歐洲的主戰場在法國,盟軍反攻德軍應該首選法國。但是,盟軍反攻的地點卻首選西西里而不是法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西西里島登陸戰役是一場什么樣的戰役呢?
上圖_ 西西里島
什么是西西里島戰役?
1943年7月9日,盟軍各個部隊在馬耳他島集結完畢。登陸戰打響前夕,天氣驟變,德意軍隊放松了警惕。美軍第82空降師、英軍第1空降師的數千名官兵乘坐360多架運輸機和滑翔機飛向了西西里島。
7月10日凌晨3點多,巴頓和蒙哥馬利指揮16萬英美聯軍乘坐3200多艘軍艦,在1000多架飛機的配合下向西西里島展開登陸作戰,島嶼上的軸心國軍隊做了輕微抵抗。
7月11日,意大利軍隊率先展開反擊,德軍第15裝甲師反擊英軍第8集團軍,德軍戈林裝甲步兵師和意大利的2個師進攻美軍第7集團軍,德國空軍的480多架飛機輪番出動,空襲登陸盟軍。盟軍軍艦用艦炮打擊反撲德軍,美軍第7集團軍在炮火的支援下浴血奮戰,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美軍占領了杰拉城。
上圖_ 1943年盟軍登陸西西里島 舊照
德軍第一次反擊失敗了,美英聯軍展開反擊。不論是英軍還是美軍,他們都在進攻過程中遭到了德軍的拼死抵抗,其中英軍的第13軍 和第30軍遭到德軍的抵抗,美軍步兵第1師在特洛伊那地區遭到德軍抵抗,步兵第1師經過7天血戰,付出重大傷亡后才拿下特洛伊那地區。
經過艱苦激戰,美軍于1943年8月17日拿下了墨西拿,西西里島戰役以英美聯軍的勝利而告終。
上圖_ 法國諾曼底登陸
為何盟軍首選西西里島反攻歐洲,而不是法國?
第一,法國境內的德軍實力較強,盟軍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是不會輕易在法國展開登陸作戰的。
提到法國登陸,不得不提到諾曼底登陸,這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登陸行動。盟軍投入兵力288萬人,陸軍作戰部隊36個師,海軍作戰艦艇5300多艘,其中13艘戰列艦、47艘巡洋艦、134艘驅逐艦和4000多艘登陸艦艇,5000多艘運輸船。盟軍空中力量投入13000多架作戰飛機參戰。這種登陸規模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
盟軍為何調動如此強大的登陸力量?原因在于德軍在法國修建的大西洋壁壘,雖然德軍主力在東線和蘇軍作戰,但西線仍然集結了德軍80多個師的作戰部隊。德軍憑借大西洋壁壘頑抗,將給盟軍登陸作戰帶來重大影響。而盟軍這邊采用了戰略欺騙等一系列手段,再結合兵力武器的絕對數量優勢,才取得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
上圖_ 大西洋壁壘,是二戰期間歐洲納粹德國用來防御西線的軍事設施
必須注意到的一個問題在于:盟軍登陸諾曼底集結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由軍艦飛機組成的登陸作戰集團——13000多架飛機,5300多艘海軍艦艇。這個時間段是在1944年,也是英美等盟國的國家工業力量經過充分動員后生產出來的軍用作戰武器。如果在1943年,盟軍的軍工生產無法給盟軍作戰部隊提供保證諾曼底登陸成功的必要物質條件,盟軍是沒有能力組織在法國的登陸作戰,擊潰西線的德軍80多個師。
而且,迪耶普登陸戰的教訓也給盟軍巨大影響。迪耶普登陸戰,盟軍6000多人登陸損失慘重,盟軍有1900多人被俘虜,4900多名加拿大官兵只有2200多人回到了英國。其空軍損失超過了德軍。由于迪耶普登陸戰盟軍損失慘重,盟軍不得不在組織大規模登陸戰的問題上慎之又慎。
上圖_ 迪耶普登陸戰中被俘的盟軍士兵
第二,登陸西西里島有北非的盟軍控制區作為依托,且德意軍隊防守沒有法國境內的德軍力量薄弱。
1942年,英軍在蒙哥馬利將軍的領導下取得了打敗德軍隆美爾非洲軍團的勝利。隨著盟軍北非登陸作戰計劃的展開,整個北非地區已經成為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大后方”。由于德軍進攻北非的威脅被逐漸消除,以及蘇德戰場,德軍轉入防御狀態,盟軍就有充足的把握以北非為依托展開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即便登陸作戰失敗,盟軍也能撤退到北非,經過準備重新作戰。
上圖_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和北非戰場
而且,西西里島地區的德軍防御是相當薄弱的。在整個二戰時期,西線法國比利時的德軍有80多個師,修筑大西洋壁壘抵抗盟軍。而在西西里島戰場,防御的主角有德軍,也有意大利軍隊。
二戰時期的意大利軍隊打“順風戰”而聞名,其戰斗意志和德軍有很大不同:德軍,尤其是德國黨衛軍部隊,一旦被盟軍包圍,黨衛軍往往選擇死戰到底。而意大利軍隊被盟軍包圍,意大利軍隊往往會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放下武器投降。
由于意大利軍隊戰斗力“菜”,盟軍進攻西西里島的戰斗就比在沒有充分準備的前提下進攻歐洲大陸的德軍更加順利。只要打敗西西里島的德軍,盟軍就能占領整個西西里島。
上圖_ 二戰中的意大利摩托兵
第三,英國想恢復他在地中海地區的影響力,使得盟軍在歐洲的作戰,首選西西里島。
北非地區的大都為英國的殖民地,而英國在北非以北靠近地中海的南歐地區也有其政治影響力。像南斯拉夫王國政府,其和英國的關系就相當不錯了。隨著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轉入反攻作戰,英國方面非常希望能早日恢復大英帝國在整個歐洲南部地區,乃至整個歐洲的影響力。
上圖_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游擊隊員
為了恢復這個影響力,英國方面一邊援助鐵托的南斯拉夫游擊隊抗擊德軍,另一方面就拉攏美國,積極部署盟軍的反擊西西里島登陸行動。只要能在西西里島插上一顆釘子,英軍和美軍就會在歐洲南部站穩腳跟,英國在南歐的影響力也會逐漸恢復,這對于保住大英帝國利益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而言是非常合適的事情。
而法國這個地方,并非英國的利益區域。丘吉爾很明白,法國一旦恢復獨立,戴高樂領導下的法國不可能跟著英國做“小跟班”。由于利益影響很小,英國首相丘吉爾對過早登陸法國不感興趣。
參考資料:
〔1〕《西西里島登陸戰役述評》 彭訓厚 《CNKI》
〔2〕《美英聯手登陸西西里島》 程靜倩 期刊《海事大觀》
〔3〕《西西里島登陸之蓋拉激戰?艦炮的陸戰》 期刊《軍事文摘》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秦漢史、唐宋史、明清史等,下方查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